肖邦、居里夫人,盛产集中营的波兰平原,这是一般人印象中的波兰。

大四,疯狂看电影的时日里,有一部叫《卡廷惨案》的电影(才发现是安杰依·瓦伊达导演的),根据苏联入侵波兰时,关押并屠杀了 25 万波兰军队战俘的真实历史改编。

给战俘蒙上双眼,转过身去,枪对准脑后,一枪毙命,通过秘密通道运送出地堡,埋进森林,秘而不宣。与红色高棉、纳粹实行的种族灭绝相似,毫无人性,隐蔽且高效。

几年后,我看了一部名为《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的波兰电影,时间被记忆消解,人物在空间中自由穿梭,像自由的鸟。原作者是布鲁诺·舒茨(Bruno Schulz),大陆译本不佳,于是买了台湾的译本,等了一周,迫不及待地读完。

后来搜索有关舒兹的信息,看到《联合文学》的布鲁诺·舒兹专辑,里面有台版译者林蔚昀的专访,方知她是为了翻译舒兹的书籍,学了波兰语,后又移民波兰。

除了电影本身,波兰出品的海报也让人想起卡廷的森林:东欧版电影海报 (豆瓣 @kulilin 整理)

那里的艺术家,如绘制海报的大师 Franciszek Starowieyski,(引导海报潮流的有 Henryk Tomaszewski 和 Jozef Mroszczak),绘制死后世界的艺术家 Zdzislaw Beksinski,循着些蛛丝马迹,我加入了好几个小众社群。

从那以后,有关波兰的电影展便常常有我的身影了。

最常出现的导演名字,是安杰依·瓦伊达(Andrzej Wajda)、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克日什托夫·扎努西(Krzysztof Zanussi)。

5 月电影资料馆的展映活动,见到了扎努西,他提到与他合作了一辈子的音乐家沃伊切赫·基拉尔(Wojciech Kilar),虾米音乐页面

这是一个盛产艺术家的国度。


一条又一条线索,不断地在「波兰」交汇(历史上常与立陶宛结为联邦国)。地缘上位于俄国与德国之间的空旷平原,与中国的中原一样,一旦发生战乱,便没有任何阻挡。似乎唯有在这宿命般的纠葛中,从最残酷的混沌、最无情的破坏中,才能催生出最灿烂的文明。

这饱经摧残的波兰文明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

回归正题,波兰文学方面,我常见的如林蔚昀(布鲁诺·舒茨的主要译者)和易丽君(撰写了《波兰文学》),我整理了其他常见译者,详见 表格

排除了英语转译的情况后,主要从事波兰语直译的译者有:

  • 林蔚昀:现居波兰,主要做翻译,也著书;
  • 易丽君 & 袁汉镕:易丽君(女)、袁汉镕(男),两口子,初译《先人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因而用了化名“韩逸”(汉易),文革结束后成为第一本出版的译著。他们还撰写了《世界文学》、《波兰文学》、《波兰战后文学史》,新版的《先人祭》,亦由易丽君和袁汉镕主导,张振辉协助;易丽君翻译了多本米沃什的作品;
  • 林洪亮:负责《世界经典戏剧全集》的东欧卷,合著《东欧文学史》,翻译了多本显克维奇的长篇小说,以及较偏门的一些东欧作者、诗人;
  • 张振辉:撰写《20世纪波兰文学史》,合著《东欧文学史》,翻译了很多密茨凯维奇的诗作;
  • 杨德友:显克维奇的《你往何处去》,伊瓦什凯维奇的《巴尔扎克的婚事》

其他提及的译者有:赵刚、乌兰、景行、李以亮、赵玮婷,《先人祭》的后记提到有何娟参与翻译,石晖、黄丹怡参与校对,以及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的辅助。


To-do:

  • 联合文学材料整理
  • 译者们的生平和主要译著

CHANGLOG

  • 170517 Arlmy 创建
  • 170602 Arlmy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