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LIFE (archive capture)

  • 2025年5月搬家至成都,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好好生活,见INSW
  • 目前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投资早中期的科技型企业
  • 生命(及其生活方式)是一种策略,世界是一场巨大的实验游戏
  • 生活的节奏终于慢下来,耐心等待新的关系生长出来
  • 很关心食物,尤其是精制主粮、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 我们已经站在了贫瘠的土壤上,再不重新审视生活,就会彻底失去它
  • 可以用一些工具来记录这种生发,一些实践的记录(似乎Obsidian比较适合),不用想太多,只是记录就可以
  • 想做一些更自由的页面,看月曜,那个喜欢手工做内脏的孩子
  • 没有想要的学校,就自己造一个出来,教育也要打破窠臼
  • 发现循环的时间观/复利,构建自己伯克希尔
  • 发现首位效应的价值和思想史的关联
  • 要找自己的游乐场,锻炼自己的旨趣,寻念想中的人心与美
  • 世界本没那么复杂,所有的问题都有成本更低的解,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
  • 世界是波的!美、爱、善、仁等等美好,都是对各种复杂的极值体验,人的发展需要下一个极值,下一个极值,应该回归到我们的本心了,人类需要模拟,需要波,需要感动,需要生情!
  • 世界是模拟的、连续的、平滑的、细腻的
  • 不应忽视(身体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有且仅有:环境
  • 大量的沟通和对话,成为一种必须(打破信息茧房)
  • 我们并不知道普通人生怎么过 by 张春
  • 找到正确的,持续做,不对的,避免做。积累正反馈的方法。笔记、决策的缘由
  • 多数经验在强调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正反馈导致的正循环
  • 自己的纲领,不断完善迭代的一个文档
  • 快与慢,积分形式地存在着,没有单纯的快慢、黑白,没有独自存在的概念,没有暂停,除非主动立定(这也人类拥有的自由:可以不做)
  • 找到我的analog self,我的隐喻!
  • 信息要在脑子里,在人身上,不在模型里,在心里和记忆中
  • 世界,就是那些东西,是玄的,是无法触碰和感知的
  • to DEATH:要富足,要痛快,要有爱,要主动

20251001

  • (Gemini)一切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生活。什么时候忘了这个,什么时候就要出问题。
  • 放弃控制,让“我”和“涌现”真的在场。
  • 模拟回溯,真实感,颗粒、墨香、噪点、杂质、粗粝
  • 多个层次的,模拟天然是对数化、分布化、分散化的,看似简单的信息,通过波形承载、打包了不同数量级的信息,同时调动多个数量级,多重感知,像是一场波形运算,产生什么,不可预测。
  • 不应忽视(身体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有且仅有:环境
  • 做一个放下权力的平台,如何做到?答案是不必做到,因为压根不需要平台,人是以信任和共识来合作的,不需要平台,非正式经济一直好用,从未失效
  • 分配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层面做,一对一的服务、零工、个体户、合伙、项目管理、公司统筹和治理,由于参与方的多少,会导致复杂度不同,可控难度大幅波动
  • 信任才是基础,一切都按照约好的来,无限游戏唯一不可以打破的规则,是“为了你自己,以及为了尽可能多的其他玩家,让游戏能够无限地持续下去。”
  • 所以人更需要的是,重新学习(切掉自己的锚定认知和首位概念),或教给初学者

20250908

  • 不间断的首位效应(思想史的变迁)及其造成的人类认知框架的变迁
    • 社会的思潮和背景有关,要理解一个时代的人,先要复原当时的社会情境,和百姓日常,从日常和一生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顺时而动和决策缘由
    • 所以我喜欢看老人的回忆录,他们的记录呈现了世界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是“附近年代”的历史
    • 礼崩乐坏之后,仍应记得如何复原繁荣时代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要素,软性的东西,影响更深远,比如教育,比如公平等等,“首位效应”则可遇而不可求
  • 快与慢,与战略纵深
  • 宗族的消散、新型社会关系的兴起,很多现实在重新建构,儒家之仁,更加有价值
  • 中国老钱的形成(更多是外迁和逃亡)和沿海宗族的式微
  • 唯利是图与社会再分配有深层次的冲突,需要划断和再造,有些老钱产能也要淘汰
  • 社会服务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附近的维护和共建,都是很好的方向
  • 要找自己的游乐场,锻炼自己的旨趣,寻念想中的人心与美
    • 构建自己的世界和地图,自己的首位理念,世界因念而动
  • 离开办公室,身体才会好起来,压力才能降下去,一个办公室只能对少部分人保持低压力(由管理和权力结构而被动形成的),人们需要各自的自由空间
  • 每个人都被首位效应影响(尤其在生命初期),早期的外部刺激和构成,就是所谓的“原生”影响,潜意识里的首位效应很难更改,人要反向认知自己,持续挖掘
  • 自我的经历,想要清晰,需要不断总结、讲述,以及不断地重新书写(不要惧怕写作)
  • 生命(及其生活方式)是一种策略,世界是一场巨大的实验游戏
  • 共生是必然的,因为所有生命和物质,都在共享同一套环境,甚至说,地球也有它的宇宙环境,生存是短期主义,生存策略是长期主义(不受个人控制),即道。

20250817

  • 从内部理解了“内在价值”
  • 唯有内部的价值在流动时,才能体会到时间
  • 能接触和理解更多人,总是人生中有意思的事,要用力理解人
  • 要多多向外张望
  • 其他的生活状态很重要;不断实践、复盘,才悟到不破的真理
  • 拒斥精制和精致,拒绝空洞的美
  • 全营养饮食,很重要,需要重新全盘设计(地中海饮食确实很好),七分吃,占比这么大,我们却极其不了解
  • 日常生活的设计,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也可以是一种食谱。生活的框架,清晰不费力的自然使用,不占用大脑空间
  • “什么是我不必知道的” & “我需要知道吗?”

20250727

  • 发现一个家附近的桌游俱乐部!
  • 不再那么依赖纯线下的社交了,回归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 世界本没那么复杂,所有的问题都有成本更低的解,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
  • 没人看到伯克希尔/奥马哈的时间观,和慢生活
  • 我们失去的多样化,还能再从贫瘠中生长出来吗?我是不相信的,而且相当悲观
  • 保护、记录现存的世界,不必在意未来
  • 6-7月的关键词应该是“李子”,哈哈哈
  • 警惕中性词:农药变成了农业科技,控制变成了算法
  • 西扎:把建筑还给自然

20250712

  • 循环的时间观/复利,构建自己伯克希尔
  • 慢下来才能看到的风景
  • 百年前中国人的生活观(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 换位思考,换到用户的角度思考(唐吉诃德)
  • 英国的向乡村互助组织
  • 人找人,不是人找AI,AI可以帮助人找人吗?(何雨伽和伏霞的这种匹配)

20250627

  • 如何把世界变小,很重要,这样能把事情看得更清晰。
  • “没有横盘,要么向上正循环,要么向下负循环,好决策总会带来好决策。向下时,最好的方式,是停下来。” 及时从坏的循环中跳出来!
  • “我希望人们能够抛开成见,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抵抗自身的原子化和孤独。”
  • 「英国文化历史学家大卫·弗莱明曾说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大问题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解决方案,一个行动上的基本框架,外加无数微小的对策就足够了。”」
  • “公共意识、在地性、无边界、联结性”会成为未来最基础的力量。
  • from 《贫穷的质感》,有很多的民间社团的尝试和经验,值得借鉴参考。
  • 老南的开源播客听完了,他证明了自己的初心,不是人设,这确实演不出来的。他担忧着:如果集体主义的一代人逝去了,我们如何再重新构筑集体?他知道,未来将是小世界,小环境,分布式,需求是分布式,供应和就业就也要是分布式。
  • 就像在重建原始社会一样,小社群,附近性,不去忧虑过多,大部分所需能够自给自足,而不是一味依赖外界,重建生活的框架。

20250725 LIFE (archive capture)

  • 在成都一个月,实践新的人生篇章:好好生活,记录了这一个月(还在继续),见INSW
  • 练习不被任何外部的观点影响
  • 主动思考,自主思考,警惕稀缺性对思考的影响
  • 将AI内容降权,真人的表达升权
  • 想再写一些思考和实践的记录
  • 想做一些更自由的页面,看月曜,一个喜欢手工做内脏的孩子
  • 真的要做自己的项目才行啦

20250620

  • 必须下注于新事情/注定事情的发生,不断加码资金在一个生态里长期周转
  • 比如女性的联盟,在下游形成自己可控的联盟,并掌握全部的控制权(女性总是处于不利、边缘的地位,需要将权力收归)。
  • “系统是为了帮助自己看清楚 不是目的” “我对抗是为了维护我的不对抗” (鸽子)
  • 语出《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四《语录》:“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又“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认为学问的根本在于发明本心,不是沉溺于章句之学,“若能涵养此心,便是圣贤,读书须当理会他,所以立言之意,血脉不明,沉溺章句何益”(《象山先生全集·语录》)。
  • 那个最模糊的、最底层的逻辑,就是道、玄、禅一类的概念。只是意识到,慢慢做些事情,就能通不少事了吧。年龄越大也越感知到这些底层概念的重要性,因为总是有摸不透、站不稳的感觉。
  • 道生一,是最大的价值。
  • 三生万物,是多样性的爆炸。
  • 而最难的,是反过来想清楚道是什么。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敬畏生命,回归内心。在借鉴和继承的人总是多的,在回溯源头、重新思考的人总是少的。
  • 总之,人们还是在借鉴和继承(对时间的线性路径依赖),很少有去到源头去重新思考的(抛却繁杂,减熵)
  • 全都想的很清楚理性精神 or 凭初心一直走不问对错西东不计较得失。这是一种人生选择。
  • “人”和“人造”,生命的熵可控,造物的熵不可控。(Gemini:人类作为“可控熵”的生命,却创造出“不可控熵”的造物。这既体现了人类改变世界、创造秩序的伟大能力,也揭示了这种创造的局限性——我们似乎无法将“生命”这种能主动对抗熵的火花,真正地赋予我们的造物。)
  • 主流无趣,喜欢遇到从人,从个体出发的真实探索,真诚表达,无视规则和话语体系,极度忠于自我,本能体验
    • 这里内含两个方向(阴阳、知行合一同理):从自身出发和回到自身。从自身出发是减熵的发愿,一种意识和仪式;回到自身是减熵的实践,生命的实践,生命的共通和相容,地球公民,万物一体,利他、利他、利他。

20250609

  • 一定要深度思考,一定要去做真是社交(知道彼此是谁,指向信任)
  • 以项目驱动行动,信息和知识就自然组织起来。以及,讲授和分享给他人。
  • 世界高度互联的情况下,媒体(以及大数据的匹配)甚至能够跨越六度分隔理论,成为新的杠杆(至少目前是这样),还有互动、联动。其实up主就是个好的例子,他们的串台与联合企划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媒体之未来),媒体又一次提效了。
  • 有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捷克人说得太好了:“我们那时其实很幸福,但我们一点不知道。”这话李商隐早说过了,“何日倚窗共剪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木心晚年有很短的一个句子:“活过的日子都是好的。”
  • 小说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习惯在笔记本上手写笔记,并在创作小说时尽量远离网络世界,尽管他最终还是在电脑上写小说。“当我使用科技时,它正在塑造我、配置我,”他认为采用类机器方式做事存在危险。人类的方式意味着有局限,取决于我们使用的工具。十指可以在键盘上飞舞,但单手握笔写字的体验则需要更多耐心。美国人平均每分钟可以打字40个单词,而手写只能写出13个。正如书法家保罗·安东尼奥(Paul Antonio)所指出的,他在教孩子们写字时,其实是在教他们慢下来。
  • 设计问题,通过闲聊是可以获取到所有信息的,问出需求,问出痛点,问出未来
  • 主流无趣,喜欢遇到从人,从个体出发的真实探索,真诚表达,无视规则和话语体系,极度忠于自我,本能体验(这是信息的最佳来源)
  • 重要的,是你的自处之道,本来也不必在意别人如何,周遭有多喧嚣,你,做你自己,是其所是
  • 重要的有且只有我们当下的生活

20250530

  • 离开也是一种成长。开始远观北京的记忆。
  • 很安静的心,开始慢慢恢复做梦,回到心底的节奏,但还要再让旧理想恢复起来。
  • 需要有一些时间自然很近,可以走去森林的那一种。
  • 崔娃的书,看到爱的能量,史怀哲的书,看到善和自然的力量,薇依那里看到美与善的力量,不得了,丰子恺和一些文人也是,他们都不讲恨不讲恶不讲丑,只看到正向的力量。
  • 爱,能够给予和创造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一定要多去爱,而不是算计和剥夺
  • 搬家小哥的事更让我意识到资本的吃人,我们必须建设附近,建设社群,就像渝忠客2180这样的例子,就像这些一直不散的老社区,互相信任互相帮扶不坑人不使坏,社区互助,以自我作为信任担保,分享和互助,坚定要做,老社区里有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输入?
  • 老美食店不得了!
  • 最近看书很猛,是因为不受语言限制了,可以迅速挖下去。
  • 长期与自然亲近,与树林亲近(史怀哲的童年也是如此)。视觉、听觉、嗅觉多重感官刺激,快速放松,降低皮质醇,降低压力。
  • 真正的智识锻炼来自于“过程”本身:死胡同、不确定性、内心的辩论与挣扎。
  • 思考的深度价值,来自沉默,来自未行动、不行动。

20250515 LIFE (archive capture)

  • 即将从北京搬家去成都,开启一段新的篇章:好好生活
  • 做了新的主页,HOME,借助AI,尝试设计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功能
  • 频繁使用Gemini 2.5 Pro的Deep Research,看很多篇生成的小论文,纵便厌恶,但AI还是在一点点地进入生活
  • 研究增加mermaid和D3的图形渲染
  • READ READ READ……摄入的信息很多,但更需要有输出,要有鲜明的project,以此实现learn in public,build in public

20250513

  • 社群,社群类比小农的能量和附近性
  • 社区程序员、社区服务器和去中心化
  • 工业对非正规经济的吸纳和摧毁
  • 创造和写作
  • LISP和全栈,自建项目和网站
  • 理财学习、价值投资
  • 考虑公开数字花园,或学习Django自建文本系统

20240523

  • 绿度母心咒,持咒,专注力训练
  • 珍重自己的时间,自由时间要投入到确定的事情上,时间块APP、timelog那些,主动记录
    • 目的: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投入了什么,期待获得什么,实际获得了什么
  • 有知有行的测试,表明自己还差得太远太远了,基本的做不到,逞论巴菲特和芒格?!过度自信啊!
    • 同理:自己做什么都是半吊子,没有精进的经验
  • 厌恶的事情,本来也没必要花时间去做,不要被动
  • 想创业,想开公司,想建立自己的系统,找到合适的合作方,获取他人的认可,获得收入
    • 只有系统,人的组织,才能放大每个个体的收入
  • “do more of” and “do less of” list,就是一套系统呀,优秀的人,都有自己的系统、自己的机器
  • 女性主义,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实际执行看看,学习新的视角

20240414

  • MY STORY,5年后想变成怎样,要清晰认知
    • 拼多多早想好了自己5年后应该是怎样的
  • 需要他者来监督和协助自己进步,独立视角,获得反馈
  • 设计公司和组织,完成自己的需求和设想(符合商业逻辑)
  • 与自然充分接触,观鸟人、公园看花,都能降低自己的速度,与自然同频,获得平静
  • 女性,可以改变世界
  • 设计自由,是控制论角度下的改造世界的方式,有效控制多样性,在AI逐渐成熟的环境下,需要增强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然后交给AI处理和安排就好
    • 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行动,而不是统计、计算、归结等
  • RSS面临重新梳理,私域信息太过分散了,需要重新汇集成一条河流,(续上条)形成能进行决策和自主分析的流程
    • 可分析出,当电脑普及时,美国的连锁超市、日本的便利店崛起,因为把统计和决策都自动化了,组织需要做的事情,可以变得非常清晰,SaaS的落后,非常可怕
    • 中国对数据化和数据决策的理解都还太弱了,似乎只有拼多多可以一拼
  • 学会赋权,学会把思考、执行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分割,很重要
  • 保存年轻不是难事,但要做到以此为生,有哪个人能做到如动物一样,为自己的生存全权负责?
    • 那么多疾病和危险,还有已经被人类灭绝的疾病,(或许山海经里的各种人,就是各种疾病患者),都是历史上的人为当下的人负起了责任,人早已不懂要时时心存感激了
    • 确实:需要记录心情日记,感恩日记

20240407

  • 赚钱!养老、民宿、入境游等等
  • 自己还是喜欢,与人建立连接,对人有好奇心
  • 刷抖音时,好像最喜欢看外国人来中国的主题(收集观点和观察变化)
  • 想完整地放假,或者说时间完全能自由安排,见朋友,蹭吃蹭住
  • 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了,买衣服,护肤等等,不能总觉得别人可以帮忙,不用自己操心
  • 作为男性,并不能很容易获得女性的信任(很大的一层隔阂,其实几乎不可能突破)
  • PLOTTER的笔记系统好厉害
  • 商业并不向善,需要新的组织和团体,在严格的约定下改变、变革
  • 商业的本质只有赚钱,盈利是第一要务,满足需求,满足付费的意愿,定义需求是极难的,要找到的是大众的思考,而不是精英的思考,富豪也是大众,没有两样
  • 务必,合理规划和使用自己的时间,制定日程

20240315

  • 呼吸,有质量的慢呼吸深呼吸,真的很快能够平复情绪,训练横膈膜
  • 非常需要学习演讲
  • 人与人结识的契机太重要了,从陌生人到朋友,是非常玄妙的体验
  • 坏事物坏人,必须刮骨疗毒,坚定断绝
  • 玄学是有价值的
  • 与AI协作,还是需要审美和调图的能力,互相理解是第一步,创意和思考是核心启动器,女性画师更多,更有平等协作的发心
  • 工具的使用也是要依靠发心的

CHANGLOG

  • 20250515 Arlmy 创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