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之前说的方竹笋,市场里遇到个牌牌,写的是熊猫笋,还真的是熊猫最喜欢吃的品种,哈哈哈,也是吃上国宝同款了!

感觉自己已经渐渐习惯了食材的新鲜,鸡蛋的Q弹,肉的新鲜,习惯之后,对于其他低于此标准的,就要刻薄一些,批判一些,不同的菜市场,味道也是不同的,有的摊贩味儿重些,有的轻些。这都很难用语言描述,是一种气氛,一种空气。

今早买了猕猴桃(本地红心)、凤尾、姜、蒜、芋头、熊猫笋(买的是煮过的,孃孃告诉炒时别放姜)、阳光玫瑰、云南苹果、棱丝瓜、五花肉。五花肉冻过之后好像还会显得更多,之前每次买的肉都是切作四份,吃的时候显得分量特大,今天多切出了一份来。

上午给爸妈买好了机票,下午到天府机场,艾玛,终于要坐一次快轨过去简阳看看了哈哈。有点期待老父亲教我打坐,不经常外出还可以多陪陪他们。

看具象波居然讲到了clow的新专辑哈哈哈,clow有这么亚的吗?!还很抽象地讲了现代性中不断加速的螺旋,有种恐怖游轮式的循环感,联想到之后觉得汗毛直立。

看了老罗的直播回放,说到他这次跟西贝对轰很不适应,因为以前舆论都是一半一半的支持和反对,这次变成了90%比10%,有点受宠若惊哈哈。

今天跟Gemini聊了好多好多话题,比如苹果的专利剽窃、专利和知产人员鄙视链、模拟和数字器件差异、日式饮食的营养特点、胰岛素抵抗饮食、醒后迷糊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房改、底层技术公司做C端产品和Dyson的历史、开源协议的条款对比、绿角财经和红利投资、性别平等悖论、战后婴儿潮与GenX GenY GenZ的关系、对当下世界的预测。

在今天的聊天中,发明了一个好用的prompt,就是让AI扮演百岁老人,比如:如果你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全球市场牛熊,寿命达100多岁的资深金融市场人士,你推测中国的大盘,或沪深300等大盘指数,会有怎样的未来发展?

不过我还没有尝试让他扮演上千岁的老人,会不会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有一样的感觉?

最有趣的是,这段话问给Gemini时(其他的AI没有),他的口吻立刻就变了,开始叫我“孩子”、“年轻人”!蔡明在于谦的节目里也用“孩子们”称呼菜菜子的粉丝。这样的口吻,我好像特别容易听进去、看得懂,而且感觉Gemini这样讲话时,文字和口吻也都更温和了。莫非这里会调用到老人回忆录中的口吻吗?

晚上吃方竹笋烧肉,看着没多少,炒出来一大盘,这笋是一点也没缩水,早知道应该少做一些。但是家里没有腊肉了,于是就五花炒了,很好吃!但吃多了有点不消化,胀肚,应该是草酸含量比较高。

饼叔发了一个韩国的空镜剪辑,十分钟的视频像看了二十分钟,没有人说话,感觉时间就慢下来很多,想起以前看北欧的slowTV,也会感觉到时间被疯狂拉长。

晚上有点闷热,许久没打开空调了,今天又开了会儿。

最后摘记一段菜头叔写的:

这里,我推导出了「人格高于其它」的结论。当我面对一个个具体真实的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性格不再那么重要,或者说,我对性格的偏好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性格更多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在人际关系里提供摩擦或者润滑。我也发现所谓的观点和立场不再那么重要,因为这些东西可能都是一些话术,对于个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种习性,主要用途是在人群里发声,人们嘴上说的和实际想的是两回事,实际想的和真实去做的还是两回事。

但人格不同。简单说,在生活里随处都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当你真有什么问题出现时,那些聪明的、进步的、理性的、有品味的、理论完备的朋友可能并不会伸手帮助你。而那些你平常可能都不怎么看得上的朋友,那些愚笨的、落后的、保守的、感情用事的、老土的、想法支离破碎的朋友却很可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手来。重点在于对方往往想都没有想,一句漂亮话都没说,而是靠一种本能就伸出了手——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格。

一个人是个怎样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并不能和性格打交道,和观点打交道,和价值观打交道,和政治立场打交道,我们是个一个个具体的人打交道,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打交道。一个具体的人如何具体对你,这是你得到支持和遭遇背刺之间的分别。讲一句难听的话,正因为是所谓「同类」、「同道」,背刺的时候下手才最准最狠。

说的很对,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巴菲特也是这样选人),对一个人的认识,以及是否可能发展为长期的朋友,只看实际发生的事,还有实际见面的感觉,哪怕网上看有点杠有点爹,也会在见过面后再下最终判断,见面、吃饭、闲聊在我这里是第一位的,让真实和本能面对面,不见面的也当然很难被我认作朋友。

不过也还有一次都没见过的朋友,比如小柴,我们认识得太早了,那是一个大家都不会戴面具的时代,即便是以文字连接,也能偶尔触达彼此的灵魂。


CHANGELOG

  • 20251003 Arlmy 创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