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睡前窗外一直在打闪,但没有雷声。Lili说收到都江堰的暴雨红色预警,可能就是太远吧?我在窗边看了半天,用了实况照片拍摄,没拍下闪电的,照片8M大小,有拍到闪电的,就变成28M,忽然觉得这里面记录下了时间,因为在闪,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分辨出了时间。

微观和极微观的尺度,在人的尺度下好像是很难感知到的。

但即便没有拍到闪电,雨声和这满眼的舞台感,即便8M也够了,它似乎是客观的,但我的观看与感受才是结果,若我的注意力都在雨声和舞台感上,多大的视频也是没有意义的。

数据并不代表最终的价值,要被人使用和形成感知,才体现出价值。

想到这个可能是因为昨天的视频,食贫道发的,只有图像没有人声,一切都慢下来,十分钟的视频看出了二十分钟的感觉,时间被拉伸了似的,这十分钟,有种很值得的感觉,视野缓缓展开,推进,注意力也自然松弛下来。

古典乐里,也内含着时间的慢放。

我们真的要关注和训练下感知力了,这更像是一种学习,如同阅读一样,注意力需要反复训练、感受,恢复也需要一些时间,或许近来冥想和打坐的流行的原因就在于此。

涂涂说她从小就能打坐,有跟世界连接的感觉,当时听着还觉得好神奇。这不就是我最好奇的关于人的问题:有哪些你一直做,别人没有长时间投入做的事情?你有什么感悟?不过我好像很久没有问出这个问题了。

涂涂一直都给我留下很松弛的感觉,以及很具灵性的味道(一如空镜的味道),或许也是打坐带来的。

最近打开豆瓣,总看到搜索栏上的八卦信息,避无可避,像是在试探大脑的后门。小红书是另一种景象,每天绞尽脑汁猜我的喜好,而与此同时毛象上在聊GFW数据泄露,Threads上到处是台湾人的大陆游记。

记梦。梦到在一个地方遇到朋友,坐下来等的时候,跟人掰扯我怎么把书给他,他说住后沙峪,我说我在西边,脑子里飞过的可能是西钓鱼台,另一个人说他住四姑娘山,我说,那我跟您是一个方向。

我到底住在何方!哈哈哈!

呆爷凌晨四点时吐了,在我耳边吧唧嘴,把我惊醒,半分钟后他在床边吐了。醒来非常闷热,甚至有点喘不过气,开了空调(Lili刚关上不久),到了五点半,又冷醒了,这会儿屋外也有凉风吹进来,跟空调的风一样大,很凉快,再然后,外面就开始下雨了,有点闪电,但好像还是没有雷声。

5点58分,雷响了。手机上的实时预告说三十分钟后雨加大。

几年前在北京住在牡丹园时,也有这样看过无声的打闪,忽然有点怀念,但当时好像也没有在认真生活。人在忙碌和疲于奔命时,最容易失去自我。

早上看朋友圈,才刷到物业昨天就发了防汛信息2333,怪不得晚上这么闷……雨已经在那了。后面又有两声雷响,看来已经快要置身闪电中心了。

六点半了,天还完全是黑的,好厚的云,飞机的噪声听来都遥远和绵延了很多。

连续的雷声连起来,还有一点共振和撕拉声。

七点一刻,天刚到平日六点半的亮度,雷声开始打得通透。

这一早的时间感知相当充分,这是人类的时间尺度。而短视频里的时间,似乎不是人类的尺度,而是信息(byte)的尺度。比特dance,跟我有屁关系。

出门开会,落了满地的白果。大雨下着,到地铁站,从阿姨手里接过塑料袋,上次还是位大叔,上次还是一个月前。

忙了一上午,中午在附近见朋友,在麦当劳聊了三个多小时,聊到好多最近看股票和基金的心得,还有最近的打杂工作经历。

回家继续整理书摘,一直搞到七点半。晚饭抄了丝瓜,八角丝瓜,带棱的那种,简单炒制,只加了盐和一点香油,很香很香,加油加水,闷上一会儿,能保持色泽轻绿鲜亮,不会发黑。妈妈正好打来电话,说起东北也开始吃丝瓜了,他俩最近经常做汤吃。

吃完饭,八点15,出门去还书,47分到达,擦,太爽了,这会儿还有很多人在自习,续借了一本,再另外拿了三本,都忘了上次的书单放在哪了,得搞一个本子记录下。

公交回家,九点25到家,闷热,出了一身的汗,好赶,但是真的好爽,莫名感觉今天又做了好多件事啊!

又下一单红啤梨,真的好吃,记入每年必吃清单。


CHANGELOG

  • 20251030 Arlmy 创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