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 51 西扎
20250714
一早,大太阳就又来啦!只要早上时还不太嫌弃它哈哈,再过一个小时就要抗拒他了。
又听到巨大轰鸣的飞机声,又开始觉得有点像人工降雨,然后不到半小时就真的下了。雨蛮大的,但没什么感觉,没风,也没凉快多少,紧接着就收到明天的温度预警,26-38度。
忙了一天。
昨天读完了西扎,他真的善于从自然中找寻美之所在,不急切,先看,先感受,然后不断地从感性层面介入环境中,找到“开始”的地方,一边学TRIZ的重新定义问题,再看这个路径,就会觉得非常顺滑,因为西扎在尝试一次就将一切都做“对”。
“必须观察大桥拱形与河岸接触的地方,才能想象出其上支撑的混凝土的质量。至于其他的一切,则只是轻盈,像鸟儿飞翔一样自然。”很喜欢218页的这几句话。消解掉了人的权威,消解掉自我,就只向着内在、深处的平静和真实而去,建筑并没有完成之时,此时的自然,就是它应符合的,建筑师应将建筑再归还给自然。
建筑师、设计师都应是有限的参与者,让风仍能吹过,让花仍绽放,保留这里的自然韵律。
看了新一期非正,陈铭说的一句“表面说是算法,其实里面是资本”。流量的危险之处就是这样,看似一个无害的词,却将每一次点击和推荐都标上了价格,每一次点赞和收藏都完善了平台上的画像。
警惕中性词。农药变成了农业科技,也是一样。
中性的技术词语,会掩饰很多很多问题,尤其在中文语境下。看似理性,听起来无害,是因为只呈现出了理性的成分,想要弄清楚,需要进入设计好的一套理性框架,那里没有破绽。
看到推荐,折腾了一个同步工具,直接使用坚果云的webDAV功能就可以实现手机文件夹的双向同步。哇真好啊,然后就配置好了Logseq和Obsidain的同步文件夹,不用都记在待办列表里了。配置时的报错代码,都是问的豆包,再调试了两次就成功了,省了好多时间。
也是受到了昨天讲TRIZ的孙老师的影响,还是应该积极使用AI的,没啥好怕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取代自己。梳理清楚哪些步骤是可以有AI辅助的,也是在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又能提效和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
昨天学习时,有人提到一个未来的技术范式“LLM+SFT/监督式微调+企业知识库+工程软件流程+人工干预交互 ,再用MCP调用多个的Agent工具”,确实很先进,但拆分一下的话,LLM+SFT可以组合,但知识库必须要企业或个人自主可控(或者有明确的授权流程),后面的工程软件流程、人工干预和MCP也足够支撑一个生态。也就是上游模型+数据+流程管理+下游应用和Agent。
今天又想了挺多的,觉得个人数据安全/隐私越来越重要了。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都在觊觎更多的内部数据。只能寄希望于会有更多分布式的组织来提供下游应用了,坚决不可以被大公司垄断。
晚上做了50个两头起(不够标准),60个俯卧撑(半身),已经比一周多前适应不少了!
看非正的时候更新了ColorOS更新了,哇哦,好多AI功能都内置了啊,试用一下都很不错。突发奇想试了下让AI助手帮我打开APP搜索,比如打开小红书搜索XXX,打开高德地图搜索XXX,真的可以欸,这样可以拯救不少注意力!还试了,打开招商证券搜索XXX,助手打开了招商证券,然后说:“手动操作一下吧!”哈哈哈!
就算下了雨,晚上也没有降到25度以下,基本要一直开着最低档的空调睡觉了。
今天的日更感叹,收到了好几个朋友留言哇!嘿嘿,有读者就会觉得开心欸。
CHANGELOG
- 20250720 Arlmy 创建、发布
本文标题:入蜀记 51 西扎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5-07-20
最后更新:2025-07-21
原始链接:http://z.arlmy.me/posts/BBBPandINSW/INSW/INSW_51/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