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 56 锅巴肉片
20250719
整个早上太阳只露出了十分钟,厚厚的阴云密布,做饭发过有暴雨预警,雨已在路上了。
翻看朋友圈,定居在法国的博客读者,方圆的孩子,叫叶素生,已经快三个月大啦!她是在去年加到我的 微信,因为心里生出“素生”这个名字,搜了一下,发现了我的博客,我们都是在自己给自己取名的时候想到了“素生”,属实是相当神奇的缘分。
还看到大头拍的最新的客照,一张山林中,一张海石旁,看得心里暖暖的。
七点,雨来了,没有鸟叫声,枯燥的白噪音听得我发困,呆爷就躺在我脚边睡着,我索性爬倒在地上搂着呆爷睡了半个多小时,窗外雨声作响,空气有凉意,是我最喜欢的睡眠条件。
今天要参加食通社的活动,翻看了相关的一本书的前几篇,还有今天嘉宾孙文祥的故事,里面有一句“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有超过1300个水稻品种,而2014年,这一数字减少到了84种。” 我们正生活在怎样的贫瘠了,我们真的是一无所知吧,一个农贸市场有多少个蔬果品种,也从未被认真调查和统计过。
我们失去的多样化,还能再从贫瘠中生长出来吗?我是不相信的,而且相当悲观。
我们甚至不能确知它们曾经存在过,保护又何从谈起?就如同网络上的算法围墙,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格子间里,还会觉得外面的世界与你有关吗?很多的增长,都与工业化的兴起和多样化的消失有关。
活动是在集火实验室,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路口里,是一个人字顶的很高的旧厂房,有机市集已经摆起来了,十几个摊位,对谈的活动也在同一个空间里,市场一样的吵闹声,要离得很近才能听到嘉宾的发言,一共四位嘉宾,北京有机市集的天乐,生态农场的孙文祥,市集的发起人张小猫,还有译者何雨伽。
话题围绕多样性展开,孙文祥在农场种植了一种老品种“红嘴糯米”,被《消失中的食物》作者采访,写进了书中。农场还有很多别的农场不种的品种,还有本地老品种的黄玉米、薏仁、南瓜等。这都是被城市化遗弃的市场,我们似乎只是吃饱吃开心就可以了,却不知道遗失掉了多少营养,最后还要用营养品重新补回来。
应该竭尽所能保护多样化,食物的多样化,生活的多样化,核心是保护现存的世界,无关技术无关商品无关未来。
这似乎又是“时间观”和“减法”的话题,为什么这么劳碌,为什么总是增长,为什么会无意中放弃掉生命最根本的需求。因为我们从不审视生活。
盘着腿做在很近的地方听四位嘉宾分享。有只大橘四处溜达,rua到几下,肉质实在紧实,与呆爷形成鲜明对比,后来还出现只奶猫,一直跟大橘比划,太可爱惹。
这个成都生活市集已经办了十多年了,最近与集火实验室达成合作,以后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都会在此举办,我确信以后会每次都来看看,这里会有与农贸市场上不一样的应季和时间。八月还有秋收。
嘉宾说到一句话印象深刻:“不要搞反,不是我们给农户钱帮农户脱困,而是农户在帮助我们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也说到收入的问题,孙大哥因为种了稀缺品种,可以有较高的售价,多年的实践下来,已经可以很好地养活自己。其实有机种植是很累的,不能打药,只能人工清理杂草。又想起胡妈妈说的,有机农业也是农业,先活下来,能养活自己,让有机模式可以持续,然后才是适度扩张,这跟唐吉诃德的创始人说的也一样:“防守大于进攻。”
有听众在分享时提到,新都开春还有个寄窝市集,是一个种子交换和销售的市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市集,没有断过,农夫们交换各自选育出、留下的好种子。
见到雨伽,真是很有活力的女孩,跟豆瓣上印象没有一点区别。坐得很近,能看到她右腿上打过钢钉的白点疤痕。
活动结束就是买东西哈哈,有个活动切入真的很好,而不只是来进货,美中不足是有点吵闹,摊主都好爱表达啊,猛猛推销,现场试吃,现场做饭,都是惯例了。还有个卖可清洗的卫生巾的摊位,一个小男孩来买了两个,说要送给朋友,成都真是……神奇。
买了柚子酱、榨菜、薏米、三个番茄、麻谷子的糙米。卖榨菜和柚子酱的大叔逐一为我介绍产品,逐一引导试吃,我问了几个最近也关心的添加剂的问题,也激起了大叔的表达:你吃的全是添加剂啊,面粉里也是添加剂,你吃的肉、菜都有科技,吃了有机食物,好多病,甚至绝症都自然好了!说得极其有底气,承诺自己加工的产品也绝无添加剂,一位活生生的农夫在你面前这样承诺,真的很难质疑。
还有个外国人在扫货,大叔说他是市集的铁粉,中文说得很好的。这大叔真的太能说了哈哈哈。还说你要是有一个亿,给我一百万,啥都给你搞定了!我加了微信付给他钱,他收了红包,跟我说“感恩,祝福”。
走路去吃饭,路上rua了只奶牛,午饭,甩记小吃店,只两个灶台,一位厨师,以为只有外面可以坐,晒了会儿太阳,然后被告知屋里也有位置,点了锅巴肉片、无刺爽口鱼,屋里也有只猫趴在纸盒上睡觉。两盘菜都没吃光,各剩一半,锅巴肉片的味道像八珍豆腐加过油肉,爽口鱼是麻油泡椒味儿,吃得很爽,尤其锅巴肉片简直吃得停不下嘴。结账74元,实惠!
吃得撑得不行啊,打车回家,车上就晕碳睡过去了……
歇了会儿就出门去省图还书,走到公交站就出汗了,上了车汗又被空调压回去,都能感觉到不太养生哈哈哈,车经过人民公园,门口有川军抗战的纪念碑,在西御街下,走过成都博物馆,人从众,游客居多。
这次借书轻车熟路,已经提前查好了书的位置。图书馆里也好多人,趁着暑假有很多活动,很多孩子聚集在一层大厅看书,还能在电子屏上看绘本,家长陪着,也不热。孩子就看那些别人归还的了书和绘本,够懒的哈哈哈。
这次上了二、三楼,三楼的两个借阅室有要借的书,果然视野很棒,有好多人在自习。《成都街巷志》真的只有下册在馆……索性就坐下来翻完,旁边坐的人都在自习,好像大学图书馆呀,对面的男生已经快把整本教材涂满了……我就在他对面快速地翻着书。
果然是百科全书式的书,这么彻底地记录了满城街巷!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看到了春熙路的历史;成都同仁堂与北京的重名,但完全不是一家;古树最多的公园是杜甫草堂、武侯祠和望江公园;成都的大学出现得很早,有哈佛的建制等等……这就是一本成都近几十年的生活史,应该开源,所有人都可以把记忆都循着目录补全上去。
其他几本也借好了,《建筑养成记》、《我的一个世纪》、《人类的攀升》、《刀尖上的舞蹈》、《豆汁记》,加上延期的1本,一共6本,其实都是标记了蛮久的书,上半年加了重点的书这两次就都搞到了。下次就可以翻翻前几年的想读书目了,真好!发现波兰文学的书架还蛮全的,好多书也不用自己买来看了。
公交回家,又是一身汗。
ComiDay29,知道这两天在举办,但以为就是普通漫展,晚上小红书上看到顺便搜了下,被规模震撼到了,上次去世纪城逛的家博会,只用了两个馆,我俩就走得断腿,而ComiDay这次包场了全部八个馆,一个用于拍照和化妆,两个用于排队,剩下五个是展商和摊位,各种题材、同人,各种谷子、无料,简直霸气,怪不得下午往天府红的方向望了一眼,都没见到几个人……不过有点想明年去看看,是不是要适当地cos一下才好集邮呀。
晚上把大打包的锅巴肉片吃掉了,又吃撑了……太撑了……总是控制不住嘴巴……
CHANGELOG
- 20250726 Arlmy 创建、发布
本文标题:入蜀记 56 锅巴肉片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5-07-26
最后更新:2025-07-27
原始链接:http://z.arlmy.me/posts/BBBPandINSW/INSW/INSW_56/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