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 58 豆汁记
20250721
早上的朝霞和云彩相当好看,激动得直接出了门,走了条没走过的路线,拐进一条百花巷,非常安静的巷子,路口是一家面馆,老顾客都坐在面馆对面、树下的桌子吃面,成都人民对于通风、户外相当执念,此前还听大学同学说,他租房时,成都的室友冬天也要开窗通风。
其实我这两个月下来,也慢慢喜欢上开窗了,起初是因为刚来的时候,天气凉快,开窗有风吹进来不要太爽,睡眠都能更深一些。重点是开了一天窗,也没有很多灰尘,空气质量也不错。只要是感觉到有风了,就会把窗推开,吹在身上太巴适了。
在东北,家里一般只是开一阵子窗,透气凉快了就关上了,因为空气也没有很好,开一天地上会有一层灰尘。
看到路边公示信息有地图,仔细一瞧,嚯,我旁边就是省政府宿舍、省国土厅宿舍、区粮食局宿舍、陆军总医院宿舍……怪不得都说东富西贵呢,都是领导们住的地方。附近还有西藏武警边防总队驻川办事处,怪不得路边有好几家藏族的店,招牌很好看,但是是藏文写的,看不懂,等下次路过进去坐坐。
之前读到的德仁堂(本来也叫同仁堂,与北京的重名就改了),这里也有一家店。对面有一家万州牛肉抄手,坐下来吃了一碗牛肉抄手,味道没什么特别之处,皮很薄,汤很鲜美,店里有只猫,好像是最近才入住店里的,还有些野性,总往外面跑,一跑出来,女主人就也跑出去,叫它回来。
路过一个体育学校,有孩子来上课,穿着泳衣就从私家车上下来了,被家长说,才披上外套。还邂逅四个踢足球的女孩,元气满满。一个男运动员都没遇见。
幼儿园的老师在门口迎接,是暑期的托班,家长目送孩子进去,转头就骑车走了。
返程路过市场,买了个小嫩南瓜,两个丝瓜,青菜,茭白,豆浆,豆豉,大蒜,鸡蛋,巨峰葡萄,丑李子(便宜)。终于买了大叔家的豆豉了,太香了!这个巨峰葡萄也好吃,感觉不是外地运来的,酸甜味好极了!
又遇到很多很多水果摊的蜜蜂,都流连于摊位的桃子上,水蜜桃这么甜吗!这也太多了,到底是运过来的,还是小区周围就有蜂巢啊。
今早一共溜达了7公里。
在小红书刷到一个318生活节,有声玩参演。完全没有听闻的演出信息……搜了下在川西甘孜州,那还是算了哈哈。
上午的路上都在听面基,两期聊县城婆罗门的节目,县城公务员生活确定性很高,消费水平高,人情花费也高。近年补贴锐减,宴请被管控,这一块的消费也有不小的下降,只感觉白酒的消费场景真的少了很多。老钱说东北公务员流行穿科隆和迪桑特,好家伙,怪不得网上的尾货也这么多呢,导致我也穿上科隆的polo了哈哈哈。
说到有个数据,无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都是民营企业的两倍。当年老爸也让极力我考公务员,很久以后才不推荐了,说新的公务员实在太卷,比他那会儿累多了。
今天开始要照顾我的罗勒苗了,一夜之间又多了4棵芽,小小的好萌呀!生命真的很有趣,像是又养了一种宠物哈哈。
因为室内温度高,垃圾不扔两天就会有味道,于是垃圾袋的消耗速度也相当块,在北方时垃圾袋都是攒起来,怎么也用不光的,现在反而有些告急了。实在想不出用塑料袋以外的环保方法,除非家里有堆肥的设施。
读完了《豆汁记》同名的一篇,相当喜欢。作者父亲是旗人的出身,但母亲是市井女性,在一个大院子里长大,居于市井,作者又是个叛逆加贪吃的格格,视角独特,于是就有很多很市井的描述,似乎也并不用着墨太多面相和环境的描写,只从一个个日常事件的发生里,就能咂摸出人味儿来,作者平淡地叙述出来,就很好看,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细节了,简直目不暇接。
这篇里面还说到写文章,说就像和面一样,面要不停地揉,文章也要不停地改,改过了,也只是完成了一半,像面要再饧会儿一样,文章也要搁,最少搁上半个月,搁过了再改,便可能拿得出手了。
“火候到了,饭就熟了,人品到了,人就熟了。” 妙啊。
“莫姜饭做得好,是莫姜火候把握得好;莫姜是不会写小说,倘若她能写,应该是大家。” 以吃做比,确实称得上是一套很好的标准。
我不知道我喜欢喝的豆汁,与作者叶广岑笔下的豆汁,有多少差距,料想还是差一些的吧,看她的描写,去的哪家豆汁店也没见这种架势,因为从不见哪家豆汁店在同时卖着淀粉和粉丝,连卖麻豆腐的都不多。
这世界,越来越容不得慢菜,文火慢炖,火候和时间的讲究,绵羊料理复刻那些老菜品,哪个都至少要做上一天,越是这样却也越容易失传。没吃过,便不会知道还可以有这般美妙的味觉享受,更不会贪嘴怀念那个味道了啊!
现代社会有了供应链,也如那些老品种的主食、蔬菜的消失一样,加速了味觉的退化,总想吃麦当劳就是一例,家里能做出比那更美味的菜饭,哪还会贪念垃圾食品。
菜品的多样性,都是前辈、古上的时间和经验积累,味觉退化,遗失的是所有生长于其上的文化连接,断了绵延了上百年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还要再重新植入生活才行。
晚上做茭白,用上了早上卖的豆豉,好好味,这发酵的食品,也是时间的馈赠呀。
忽然觉得也不必再惦念豆汁了,吃点好吃的豆豉也行的,还有好多本地美食没去尝试,不妨再多试试看,充分开放我的味蕾,看我还能有幸吃到多少老味道,探掘出多少味觉记忆。
去认真尝一种味道,或许可以找个师傅学习一番,总觉得,菜市场还是没逛明白的!也或许,去有机市集可以学到的东西更多些,毕竟菜市场都是摊贩,而不是种植者。回头看看冒出的罗勒小芽,这才是一切的源头。
最近还经常会玩玩核桃和两块花椒木,搓来搓去,活动下掌心,还蛮舒服的,还能缓解一些情绪波动。
富贵更新了,这次有广告,她把钱取出来,全部都给了一个留守的孩子,让她去治病。
随手点开了一个歌单,一百个失联的歌手,的一百首歌,妈呀,这么多听过的歌,熟悉却又陌生,有些曾是大街小巷都播放的歌,还有些曾进到过心里的歌词,竟然也渐渐被遗忘了,甚至很多年都不曾再听过,却也一直在记忆的一角珍藏着。
其林的新文写得真好!我也得写一些日记以外的东西了。同时也觉得,放一下再写的感觉也很好。
CHANGELOG
- 20250728 Arlmy 创建、发布
本文标题:入蜀记 58 豆汁记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5-07-28
最后更新:2025-07-28
原始链接:http://z.arlmy.me/posts/BBBPandINSW/INSW/INSW_58/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