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 64 旧人旧时旧事
20250727
早上温度很舒服,顿觉贪睡,昨天傍晚也是很疲乏,甚至进屋躺倒了两次,还都睡着了,还是起得太早,其实有些睡眠不足。
《豆汁记》读完了,旧人故事,大多都是我不熟悉的生活细节,但充满了人的味道,像是在脑中想象补全了他们的一生。当你面对真实的人的时候,就不会觉得他是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旧人不旧,反而他们都长在生活里(哪怕是苦难的),与世界有深深的纠葛。
想来北京的历史确实也没有被战乱打断过,无缝接续到现代,或许也是气质有些不同的原因吧?
最近刷豆瓣时,总觉得有点恍若隔世,有些人关注我,我顺手去看,刚加入豆瓣一两年,正在看很多经典老片,挖掘一些冷门的电影,跟十几年前的我一样,为好故事感叹着。会感觉时间静止了,我们只是在这里,静静看着电影,看十几年前的影评和短评,留言或点赞,无非是一些表达和行为留了下来,任时间流逝,也觉察不到异样。
最近看电影有些停滞了,很多新电影的节奏无法适应,又无法进入很多老片的氛围,还是浮躁了,或者,脑子想要一些放松的内容,不想再加重负担了。
想想最近一个月的关键词,应该是“李子”,哈哈哈,已经记不清哪天开始了李子的季节(查了下是6月21日),一个来月的时间,至少得吃了十种味型的李子。不一定是不同的品种,但一定产区不同,就像五花八门的土鸡蛋一样,真希望主食和蔬菜也能有这样的多样性!
中午天气很热,还是出了门,因为有个何大草的大慈寺的演出在成都图书馆,想着看完还可以去看一下袁庭栋的藏书,等满头大汗地走到了,才发现演出地点是在成都图书馆的XX厅,并不在老馆这里……来都来了,怎么也得消消汗再回家啊!还好演出有线上直播,索性一边听活动直播,一边上楼翻书看。
没去图书借阅区,直接奔向名家馆,没写袁庭栋的名字,上来之后发现果然在这里,这里有好多书,重点是有很多旧书,一边听大慈寺的演出(以四川方言演出),听不懂,但台词里充满了情绪,方言就是比官话有味道,没有被标准化,反而更能满足个人化的表达。
袁庭栋先生捐赠的藏书,有三分之一都是与巴蜀有关的,我觉得剩下的三分之二,也是图书馆里很少能见到的旧书,甚至孔夫子也很少能遇到。都是老先生一本本积攒起来的。
大慈寺演完,还有一段很长的对谈,商业互水有点多,没什么干货。我就找出了《成都街巷志》的上册(感谢朋友农人的指路)翻看,翻着有点困,倒桌上睡了十几分钟。
上册的内容也很丰富。又翻到暑袜街了哈哈,这里以前还是金融中心,清末明初开了几家银行。东南西北门的定义也分清晰了,在清朝还在西侧建了给旗人住的满城,怪不得旧地图上还有“衚衕”的写法,就是北京的胡同了。还看到望江楼,送仙桥那边的北斗七星柱,说到以前成都人做饭的燃料长期是木柴,过去还真的有一座二仙桥,五代时期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前两天跟农人吃饭的商业场,就是以前成都的劝业场。还读到了董竹君的介绍,她的自传上周刚从图书馆借回来。
这些都是我去过或知道的,才能在翻看的时候再仔细学习一番历史。想来成都也确实不大哈哈。这么多街巷,其实也都是集中在二环里的。
刚巧鸽子也跟我聊了几句天,说她“最近读到张献忠之前在大慈寺杀了几万读书人,好几次感觉都是屠城那种”。
一直读到了文献室下班,赶紧翻了最后几十页,匆匆离开。图书馆里呆着真的很舒服,随着心情翻书也很惬意,还有一家三口开车来图书馆看书的。能省一天的电费哈哈。
走路时在豆瓣标记《成都街巷志》,看到一句短评“这本书能够为成都抵御历史的无情与荒芜”。
历史,还有生命,是多么容易消失啊,多么脆弱啊。
走上刚读到的文翁路,走入文庙后街,是熟悉的城市街景,看不到文庙的样子(总觉得此处应有青石板路2333)。再往前走,就是人民公园,走过凤鸣茶舍,游客很多,很多人在按摩、采耳,外国游客也不少,好在进了人民公园,因为树荫很多,比公园外的气温要低两三度。第一次进来人民公园,没路过相亲角,倒是发现这里还能划船,像极了三四线小城市必有的中心公园hhh。
书里老成都人的日常,其实是在茶馆交流和会友,但现在人们都拿着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完全没有对眼前人的重视。城市快速扩张,把人都冲散了。
公交很快来了,几站就到家啦,取了快递上楼,驿站门口自助拆快递的桌子取消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什么消防的原因被撤掉了。
今天的外卖红包蛮大,中午就跟Lili看到一个多月前吃过的李庄白肉也在活动之列,早早就想好了晚上要吃一下。点了两个肉菜,太安鱼和老萝卜干回锅肉,52块。
今天还煮了酸梅汤,五味子和西洋参都多加了一些,但忘了加冰糖,后面再补上冰糖,味道却不融合了,西洋参的存在感很明显,下次得少加一些。
买的马桶配件到了,顺利修好了下水问题哈哈!
CHANGELOG
- 20250803 Arlmy 创建、发布
本文标题:入蜀记 64 旧人旧时旧事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5-08-03
最后更新:2025-08-04
原始链接:https://z.arlmy.me/posts/BBBPandINSW/INSW/INSW_64/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