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 71 游牧小厨用了老磁器口豆汁
20250803
早上起来之后又回去睡了一觉,感觉才没那么疲乏了。这两天睡眠质量确实很一般,晚上闷热无风,空调几乎没什么作用,也可能是空调太旧了,要开大风才有凉感。
蒸蛋的架子到了,蒸蛋蒸得上面的字都化了,怪惊悚的哈哈,还不如煮鸡蛋溶解在水里。
继续看一饭封神,1V1比赛,竟然有用豆汁做主食材的,然后实际做的时候,发现用的是老磁器口的豆汁!因为我经常喝哈哈,贴着封条也能认出来!其实喝时的温度是很重要的,凉了哪怕两度,味道也是全然不一样的,更别提凉下来之后了。
早上做了豆浆,鹰嘴豆、黑豆、黄豆搭配,好好喝哈哈,能自己做就不馋外面的了hhh。
继续看一饭,其实也有点纳闷,这么高地损耗食物,到底我们吃的是什么,似乎已经不是营养,而是调味了。营养成分几何,似乎没人在意。传统食物的文化属性在快餐的冲击下,也有点抵御不住了。
那些精致料理,就算看得再欢喜有趣,我也不会动用到这些食材,也不会去饭馆吃的。叒缘日光杯的香辣蟹和宫保鸡丁,才是我出门吃饭时的首选。老黑陈晓卿在1V1阶段时已经不在现场点评了,更想听他讲话,听他的想法。
大厨们都普遍知道最直接、易用的配比,他们的经验,注定了他们都是面向食客的弱点的,不是陪伴食客成长的(这本来也是少数人的需求)。这也自然限制了他们创新的能力。
另外一边,不紧不慢、有自己节奏的主厨,以及显著地有好奇心的几位,明显具有鲜活的魅力(溢出屏幕的那种),他们其实没说几句话,但看在眼里,就知道他们值得关注,有趣的人类。
游牧小厨,后来已经被叫成“豆汁儿”了哈哈,这外号。我也很认可他,毕竟他把我很爱的老磁器口豆汁转换成了那个样子,太厉害了!
今天是芽总30岁的生日,四人群就全员30岁了。今天想了一天这个事情其实,因为再过两年我就40岁了。趁还跑得动、走得动的时候,还是多见见老朋友们吧。
似乎过了35岁,就不太主动做新的社交了,也似乎这个年龄后,再认识新朋友的比例就小了,或者,是更加挑剔了?也或者,同年龄本来就不容易交到朋友,只能借着机缘,去认识更老的朋友,或者更年轻的朋友。对同龄的,不太期待。
一直到七点半才敢进厨房做菜,真的太热了,快速炒完,速速离场。
下午才发现罗勒长出来了一对新叶子!
今天研究面粉的时候,才知道磨面粉保留小麦胚芽,会容易导致面粉腐坏,所以要在加工中去除,而分离出来后,又没有去向,于是做成了动物饲料……WOCAO,真极品啊……什么狗屎逻辑,跟高温灭菌的牛奶一样,工业化处理一波,反而把营养减掉了。
其实也能明白,这就是工业化的思考方式,采矿和化工行业都是这样,把单一成分不断提取、提纯,成为单一工业品(成为某种商品期货)向外销售,一般周转性都很好,只管开足马力生产就行,不愁销路;其余成分要么作为废物扔弃,要么再提取另一种单一成分,继续销售。
这个逻辑放在食物上,就很奇怪。所以才有了白羽鸡这种可怜的品种,在中国企业进来前,鸡爪、鸡皮、翅尖、鸡头、鸡架都是废料,直接扔掉的。即使全都销售了,受益方也只有工业化生产企业,这里从来见不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内容。
现代储存技术已经可以储存麦子,降低其代谢以延长保质期了,却还是不能取代工业面粉,不能理解。
CHANGELOG
- 20250811 Arlmy 创建、发布
本文标题:入蜀记 71 游牧小厨用了老磁器口豆汁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5-08-11
最后更新:2025-08-11
原始链接:https://z.arlmy.me/posts/BBBPandINSW/INSW/INSW_71/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