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起床啥也没干,就一头的汗……今早的朝阳很漂亮,一抹亮粉色,粉得发红,大自然的配色还是太高级了!

看到一饭封神的工作人员合影,除了厨师,工作人员里就没几个男的……这种细致的现场工作,就是比男的做得好太多。这几天总能刷到一饭封神的推送,呃,有点不得不看的感觉,其实不喜欢这种感觉,更喜欢自己随意搜搜、逛逛,不带预设,还不如抖音的算法,也可能是因为视频的制作还是更复杂一些,只要不是对着镜头一直说话的,一般都会带有更多的信息量。小红书则是过于碎片了。

这种首页多图的优势,就是一旦有一条命中了眼球,就会瞬间吸走所有的注意力,我还开始有点警惕这件事情。

今日市内出差,打车七十块,到了青白江,看地图,再走一段就到三星堆了啊……好想直接去三星堆啊哈哈。途径的高速出口,“成都北门收费站”,这明明是东北吧,习惯了……

出了城北就是大量的农田,应该是一片农田保护区。快下高速了,才跟司机师傅聊了几句(看来我还是有点拘谨了),说到河道,还有淤堵导致水量变小,然后他就说到张献忠沉银,当年很多人在淤泥里挖钱,有人挖到玉玺卖到了国外,才赶紧治理了。

青白江区和新都区的物流,规模都很大,我对青白江的名字的印象,就是从中欧班列开始的,这边很多大货车和大挂车,两个区都是物流集散地,两个区之间也有大量的运输。

最近半年经常能在我生日的时间看到手机,以至于到了后来,那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契机和通路,每次看到它,就像有人在告诉我和安慰我:相信你自己,没事的。

参观了一个化工园区。感叹化工园区也是个大农场,厂区内部的循环也要形成原料的充分利用,以及能量和助剂的周转、再利用,优化得足够,成本因规模化而下降,才能开始盈利。

中午在园区附近找了饭馆,好好吃欸,果然成都周边才更好吃。

坐车在青白江又转了一段,感觉这里好像小时候,我家周边的样子啊……像是停在了二十几年前,全然未被时间打扰过。

跟同事聊到雅鲁藏布电站,说当时舆论的话题已经开始发散,讨论热度过高,就直接放出了少林寺的事情,成功转移了注意力。好家伙,舆论的注意力,确实也太容易被影响了吧。想起了当年微博流行时,汪峰总被抢头条的事哈哈。

下午几个会忙完,刚好在锦江区,顺便转了附近的书店。先去的新旧书店,好久没有逛过旧书店了,一进书店就像是鱼与外界隔绝了,世界只剩下眼前的书。看到了几本比我岁数还大的《奥秘》,有点心动。还有装订好的《集萃》合集(还是四川的出版社做的杂质),随手一翻就发现一篇《第三次浪潮》的增补刊登,从来没看到过!

然后到白读书屋,也很有意思,就是一个普通民宅的结构,变成了一家书店,到处坐着人自习或看书,有人在卧室,有人在厨房,有人在阳台,很神奇,看中了一本书想买,老板说不卖书,问下来才知道经营模式是卖会员,内含几杯饮品,店内的书也随便看。神奇,只好空手离开,要是就住在附近的话,办张卡还挺好的。

最后到读本屋,不过好像不是最出名的那家店,书店位于商场A、B座的空中连廊,笑死,进店没几步就看到三本刚在旧书店看到的书,有一本还是最近出的新版。看到有把现代人小丛书摆出来,还看到女性主义的选书,以及有几个柜子是按出版社/策划方摆的,有后浪、三联、文景、广西师大,甚至还有上河卓远,选书的品味也不错。整店的书都是折扣销售的,4-8折不等,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库存书,想起北京798的旁观书社。

还路过Grid Coffee,给在那工作的朋友发信息,他说是去年Q3就开了,我说你来成都出差记得找我吃饭啊哈哈。

盒马也转了下,真贵,很多自产食品都明显地缩水,就还是不说偷工减料了吧,价格又没有优势,真不知道是定位瞄准了中产使劲收割,还是什么。

空手回家。今天出地铁时大概六点半,好多人,看来大家都是五点半、六点下班的。

地铁到站播报chunxi road,空耳听成春熙肉。

出地铁到家又是一段考验……感觉最近一个月出了好几辈子的汗。

罗勒的新叶子长得很快!长得慢可能是因为光照不够足,因为家里只有半天的光照。现在第二对叶子也很大了,丰满,能感觉到它在努力地吸收太阳的能量——跟我的厌恶刚好反过来hh。

富贵更新了,这期视频里,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男性,跟富贵说“我朋友们都看到我了”,富贵说“你就把我当作是你的朋友”。这真的是视频才能记录下的东西。她还给一对老年夫妇拍照,老头因身体原因在轮椅上,没法出门,富贵拍照时,老头同时在流泪、抹泪。还有个阿姨,之前就说好了要给她拿李子,富贵拿到时,李子还是冰的,富贵立刻知道这袋李子在冰箱里等了她很久。

这才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本来该有的样子,就像先生最出名的那句:车、马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真诚待人吧。

下午标记的书,同步到了豆瓣广播,被新的友邻看到了,最近还经常有很早的短评被人点赞,隐隐有种,可以不用再隐藏自己的豆瓣标记了的感觉(某种默契互不打扰的社交礼仪)。会感觉,豆瓣又可以开始回来认真玩了,新人已换了旧人,新一代的观众和读者在成长。又经历了一个周期,差不多十年。

人,并不是整体的“1”,而是极度分散的多样,需要正视这一点。

今天又没来得及0点以前群发公众号,sigh,忽然觉得放松了,不用每天赶在最后一刻发日记了2333。

看赵又春的《我读老子》,一开始就惊了,道可道,非常道也,竟然还有别的意思,道,居然古意是“指导”的意思!


CHANGELOG

  • 20250812 Arlmy 创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