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 74 内在价值
20250806
昨天天气预告还是晴天,忽然今天和明天的天气就变成雷阵雨了,妙啊。
看天气没很热,赶快出门买菜,是的,已经不想跑步的事了,买菜更要紧哈哈。出门好凉快啊,但屋子里就很闷,没有一点空气流动。
最近可能太热了,市场摆摊的都少了,好几个固定菜摊都歇了啊。今天在菜市场看到现场切菜板,现场打磨,现场打箍,绝了!
买到了五月脆!试了好几家,最后买了最好吃的一家,还得是小个头的李子好吃。葡萄,看着大部分都是巨峰,这边还有夏黑,都是龙泉产的,但我不爱吃夏黑,纯甜的水果吃着没有滋味。以及买了西兰花、青菜、土豆、莴笋。看到有用竹背篓背了鸡蛋来卖的,家里还有剩余,下次遇到一定要试试。到了四川,对食材的新鲜程度都有了不一样的要求,总觉得还有更嫩、更新鲜的,自己还得加把劲,哈哈哈。
到家炒了红豆和薏米,煮水,还加了点黑豆。
今天最震惊的发现,原来油在精炼的过程中,也损失了大量营养,一层层脱除掉里面的营养,脱胶、脱酸、脱色、脱臭,最后剩下烟点高的部分,以利于油炸和工业化再利用,去除的所有成分都是不利于后续工业化步骤的。
最搞笑的是去年吃到好吃的高油酸花生油,发现高油酸的特质,能够有很高的烟点,所以会被大量用于工业润滑和食品煎炸领域,以及润滑剂,没有一种原料的研发是没有目的的。
还有,每一步的精炼,也都会对应不同的工业用途,一分一毛都被精准地计算。初榨之后的毛油就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脱胶、脱色后,可以用于油漆、涂料的生产,再进一步精炼(基本就是我们吃到的食用油,美其名曰去除了杂质),可以去生产液压油,还可以再添加食品级的添加剂(人工制造,而非天然),就变成了调和油,或者添加改性剂和催化剂,就可以生产增塑剂和各种润滑剂了。
我只有一个问题,可以把工业流程和人食用流程分开吗?我只吃粗磨保留了胚芽的面粉,只吃初榨低温压榨的食用油,不可以吗?但是我买不到,哈哈哈!艹
对生物来说是营养的东西,对于工业流程来说,却是废物,是成本。
瓦老师说她最近在看潜伏,问我要别的经典电视剧推荐,盘算了下我其实也没看多少……我推荐了比如暗算、生死线、闯关东、亮剑,大宅门我都没看完,我还很喜欢金粉世家哈哈。这样细想一下的话,确实那会儿的片子没有什么禁忌,反正现实就是那样的。当年的很多剧是真的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现在真的不行了,90%看半集就看不动了。
很多年轻人,发现这种老片子之后,是不是就会重新重视起以前人们的表达啊,因为现实其实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影视作品太美化和太过“抽象”,演员连演技都不要了。怪不得有人回来看老电影、老电视剧了欸,经典就是经典,想反驳,要先看完再说。
有些编剧(其实更多是原作),真的是牛鬼蛇神,像天涯论坛的连载一样,能学到太多,边看边拍大腿。
下楼理发,顺着路边找到理发店的灯(查了下第一次知道叫三色灯柱),知道主干道边的价格贵,就往小巷子里走,看到灯柱就进去了,出来时才看了店名,不问怎么剪,直接开动,大叔洗头,孃孃理发,快刀斩乱麻,给了我一个极具附近性的发型——土豆发型。比北京剪得还“圆”哈哈哈,进门也没问价格,看到店内环境就知道不会贵,再戴上眼镜,看到定价洗剪吹20。很好,没有废话,没有交流,像是小时候的理发标准。脑子里甚至闪回了小时候在拖车里理发的记忆。但这次更快,快得我都来不及发困、点头,被理发师反复回拨角度,哈哈哈。
回家一进门,Lili看到土豆发型,笑得不行,看来真的是很圆。
老城区真的容易把人惯坏,因为附近什么都有。心下想的是,这应是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标准。
被papi和谢楠种草的《藏语三百句》到了,太逗了……这样有趣的例句,学语言当然会快一些吧,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不可理论更新了!特列出唯三我不会加速听的播客:西海之声、不可理论、东京脱线时间,所以只有这几位主播在我面前说话时,我能听出来,其他播客默认两倍速,有的还嫌慢……
纯想,做了个讲vibe coding的课程,跟着听完两小时,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叹他说的“现在是指挥家的时代”,现在的难点在于“不知道问题在哪”,解决的方法已经全部可以由AI完成(至少软件层面是这样的)。
安装了一个叫Warp的命令行工具,好厉害,终于可以不用查怎么用正确的命令安装软件包了,因为Warp支持自然语言输入,我靠,一下子觉得编程难度降低了50%,因为这样编程环境的问题变得简单了。
还得知了一个东西叫设计系统(design-system),这确实是高级玩家才会使用的工具,所有的设计、交互,都遵循定义好的设计系统的要求,是从上到下的多样统一,也是最深层的“控制”。我经常会觉得,这是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上,最难攻破的核心。
最近经常还是在想《投资至简》的第一章,似乎给了我一种特殊的视角,即,不是通过持有股权和评价估值的外部评价视角,而是作为股权的主体性的内部视角,也即,如果我是“股权”,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受到书的启发,这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是否有内在价值的增长,也是老巴总说的内在记分牌。不需要外部的估值、地位来证明,而是自己一直在增长,有自己的时间(与之前的思考也连上了!)。植物只要营养充足,自己就会生长,不需要外部的协助,外部看到的是变化,是质变,但量变只有主体才知道。内化的价值和意义感,叙事,这是不受外部影响的,全部在内部,时间也一样在内部,值得深思!
最基本价值定位、表述方式的不同(叙事的不同),会导致整个世界都发生变化,境随心转。
表达就是表达,作者第一性,所以要看的是作者是否诚实,看心,外界评价全都不重要(忠于自我的成长),外部能看的是整体和细节,整体的感知和体会,并在细节中确认和积分,很多时候,细节错,等于全错。
看纯想的vibe coding,是一种玩耍中形成的内在价值,他讲的东西就是例证,不断玩耍,不断交付,就是内在价值的增长逻辑,当然,他这个增长得比较野蛮哈哈。
还翻到一篇公众号,表达一个观点:“成都人学不来。他们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家人重要,朋友重要,健康重要,快乐重要,今天重要。至于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功,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那些永远填不满的欲望,随它去吧。” 我表示认同。
CHANGELOG
- 20250814 Arlmy 创建、发布
本文标题:入蜀记 74 内在价值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5-08-14
最后更新:2025-08-14
原始链接:https://z.arlmy.me/posts/BBBPandINSW/INSW/INSW_74/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