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的首位效应(思想史的变迁)及其造成的人类认知框架的变迁

  • 社会的思潮和背景有关,要理解一个时代的人,先要复原当时的社会情境,和百姓日常,从日常和一生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顺时而动和决策缘由
  • 所以我喜欢看老人的回忆录,他们的记录呈现了世界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是“附近年代”的历史
  • 礼崩乐坏之后,仍应记得如何复原繁荣时代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要素,软性的东西,影响更深远,比如教育,比如公平等等,“首位效应”则可遇而不可求

快与慢,与战略纵深

宗族的消散、新型社会关系的兴起,很多现实在重新建构,儒家之仁,更加有价值

中国老钱的形成(更多是外迁和逃亡)和沿海宗族的式微

唯利是图与社会再分配有深层次的冲突,需要划断和再造,有些老钱产能也要淘汰

社会服务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附近的维护和共建,都是很好的方向

要找自己的游乐场,锻炼自己的旨趣,寻念想中的人心与美

  • 构建自己的世界和地图,自己的首位理念,世界因念而动

离开办公室,身体才会好起来,压力才能降下去,一个办公室只能对少部分人保持低压力(由管理和权力结构而被动形成的),人们需要各自的自由空间

每个人都被首位效应影响(尤其在生命初期),早期的外部刺激和构成,就是所谓的“原生”影响,潜意识里的首位效应很难更改,人要反向认知自己,持续挖掘

自我的经历,想要清晰,需要不断总结、讲述,以及不断地重新书写(不要惧怕写作)

生命(及其生活方式)是一种策略,世界是一场巨大的实验游戏

共生是必然的,因为所有生命和物质,都在共享同一套环境,甚至说,地球也有它的宇宙环境,生存是短期主义,生存策略是长期主义(不受个人控制),即道。


CHANGELOG

  • 20251001 Arlmy 创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