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日,端午节小长假开始,没有任何外出计划。

阿白在朋友圈里说:“日子一天天向前推进,人类没什么起色,所谓的希望都在天空中盘旋,种子拱出地面,灯光在夜里点燃了沉寂,下雨吧,怎么还不下哪?”

整个上午,下楼去小区门口取了三次快递和外卖,与一月二月居家隔离时一样的节奏,只是天气由冷变暖。有点后悔没在那些时日里也留下些记录。早上第一次下楼时,取了做核酸检测的信息条,顺便加了通知检测时间的微信群。

微信看到有人说,朋友拿着 PS 的检测报告出了京。

下午忽然很想吃干锅鸭头,点了风光老灶的外卖,这还是第一次点风光老灶的外卖。年前的四家店现在只剩下了两家,都支持全城送,送到我家的运费是 12.5 元。没点很多,一顿也还是没能吃完,还够再吃一顿。下午五点左右,不常群发的风光老灶发了公众号推送,文中说店内消费和外卖,都有充分的防控保障措施,请顾客们放心。每一篇风光老灶的文章我都会点开看,因为推送的消息只有:新店开张酬宾、到店优惠活动、积分清空提醒,统统是关键信息,因为味道没话说,每次有优惠活动都一定会去光顾。

国家卫健委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

下午六点刚过,早上加的通知群发了条紧急通知,19:00 就要集合做核酸检测,要求按时到达检测地点,位置在小区西边不远的街边公园。要求 1 号楼和 2 号楼住户 18:50 到达。通知最后提到,全体党员和居民代表请通知本楼门内的居民带好身份证、信息条、口罩。

群里发布紧急通知的人,头像是一沓小区的出入证模板,看来已经围着疫情忙了半年了。

18:40 出门,没走几步,远远就看到前面排了长队。除了队首,没有人在维持秩序,不断有人走去前面插队。好在检测速度够快,算上排队时间,全程也只用了半小时。头一次见到整个小区的人出来排队,人还真是不少。腿脚不便和身体情况差的老人,都可以优先检测,见到三四个推着轮椅测的,拄着拐杖的老人也不少,其中一位是隔壁单元在一楼门口种花的爷爷。

排到队首,站在检测区入口处的几位党员(戴着金属胸章)商量,还是让大家保持单列 1.5 米的间隔,以免被路过群众拍照举报。说是前几天就有街道被举报过。

如传言所称一样,五人一组,共用一个检测盒。先把五个人的信息条交上去,工作人员将五张条贴在同一张 A4 纸上,匹配一个检测盒的编号,交给五人之一。然后排队做咽拭子挨捅,五人的咽拭子都放进同一个试管内。瞄到医护服的牌子是 bonmic/邦信。

这五合一的方式,确实可以在检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快筛查速度。毕竟目标是尽快筛查出阳性。检完回家,种花的爷爷正坐在单元门口的板凳上歇息,第一次主动跟他打了招呼。

美国的新闻说,因为过早重启经济活动,美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州新增病例增长都加快了。

看到 6 月 15 日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确诊 1 例,为省外输入病例,22 日石棉县上调为了中风险地区。似乎唯有个位数的增长,才能让身处“洁净区”的观众们彻底安心,每一封通报都如此谨小慎微。观众们没有机会看到实情,也无法看到数字之下,当地人们的真实处境。

这周,渐渐有新展开幕了。23 日妙有和木木重开,26 日 X 美术馆重开,27 日站台中国重开。

26 日。大半天都在看《隐秘的角落》。以这样的制作,加上仅 12 集的篇幅,在这个时点走红,似乎很顺理成章。

小区核酸检测的通知群里说,“核酸检测结果有问题的会给个人打电话通知,未打电话通知的表示没问题。”

一位住在燕郊、工作日到北京上班的人写的一篇文章传开,如若没有疫情,这样的文章其实很难出现在视线内。虽然隐约也能猜到北三县住民往返北京会产生的多种摩擦和不便,但在两会和两次疫情的反复折磨下,终于有人发出了声音。

两会期间查车查身份证测体温,从燕郊到北京上班,全程要花 3 个小时以上。“检查站不查北京里面的人,就好像北京里面的人,都是安全的。”新发地出事后,要求所有人必须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后来可以只查身份证,于是燕郊的 30 万上班族每天都要反复排队、反复被检查。因为车永远堵在路上,“所以许多人,就临时下公交,走 4 公里,进检查口。密密麻麻的人群,晚上 6 点下班,进燕郊需要 10 点。”端午节前回燕郊,30 万人遇上大雨,不必每天早 5 晚 10 终于可以歇息一下的期盼,也被这场雨无情浇灭。作者记述了这雨中一些人的失落与崩溃,非常真实,他自己躲进一家饺子馆吃热食躲雨。

这篇文章不断被删,显然上了什么名单。大城市以内,是既得利益者们的乐园,在其边缘才能看见伤痛和无奈。

当天公布的流调结果里,看到很多之前较少描述的症状。“陆续出现味觉和嗅觉减退、乏力和鼻塞等症状”、“陆续出现头痛、咽痛等症状”、“出现咽干症状,无发热及其他不适”、“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不明白为何症状们选在今天集中出现,乏力、鼻塞、咽干又要怎样检测呢?人们都不为自己负责的话,再多的安全措施也都是虚设。

这病毒真“懂”人性,它定向击破的,都是表面和平、稳定,内里空虚、溃烂的现代幻象。

27 日,周六,小区菜摊照常。

新一期的新京报里没有书评周刊,于是就没买,带了份经济观察报回家。公交车站周边,四散地站着些人,彼此之间都离得远远的。前天做核酸检测的小公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获知房东卖掉了我正租住的房子,不知能不能拖到年底再考虑搬家。

跟妈妈通电话,说现在老家那边,本地周边一日游、两日游的旅行团特别多。只收费几十块,但上午要先去听半天产品宣讲,下午才能去目的地游玩,纯玩无销售的团则要百元以上。

昨天驳倒全国巡演第一站,在郑州 7Livehouse,看百万发的图片,没几个人戴口罩。成都一苇书坊举办线下活动,现场照片里也不见人戴口罩。外面的中国格外安全,我在的中国则满是潜在的危险,觉得有点科幻。

果然北京市疾控发了通告,说如有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建议不要自行服药,应尽快上报。

北平机器发布招聘广告,其中提到可优先考虑的录用条件:“啤酒酿造或相关专业毕业”、“已经有一定酿造经验的职业酿酒师”、“获得过各类家酿啤酒比赛奖项的家酿爱好者”、“取得 BJCP 或 CICRERONE 资格认证”,想要进入这个领域,还是需要一些努力和投入的,可还是觉得时间和精力不太够用。

下午复习电影《Before Sunrise》,中间多次被打断。好在每次再开始,又能很快沉浸到浪漫的情绪之中。现在的生活节奏,似乎只能看些熟悉的老片了。

时间长了,再看到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宏观政策时,都首先觉得搞笑。永远都以一句口号作题,正文堆满了空虚的描述,没有一条切实的、精准的具体政策,比如降税百分之几,以什么形式、在什么机构落实,由哪些单位直接责任,有哪些咨询方式。从来都看不到,于是无从执行。普通百姓看了叫好,公司老板们看了懵逼,权当安抚,从不解决问题。

一篇新闻正文里有句话:“引入注目的一项数据是,自 6 月 11 日北京新的疫情暴发以来已 16 天,仅治愈出院 1 例”。有多少人仍被“囚禁”在小区内,多少人被集中隔离,多少人已经多日没有收入,收治病人的医院现在什么状态,没有任何通告。“奉献者”与“牺牲者”们,永远如此失语,似乎没有被记述的资格。


CHANGELOG

  • 20200627 Arlmy 创建
  • 20200705 Arlmy 修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