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惦念的词

20180116

  • 消逝,具象之一为原住民
  • 过剩
  • 知识选择
  • 自我技术
  • 边缘历史

20180522

  • 结构
  • 可变性、复杂度
  • 生态
  • NO 未来 NO 乌托邦
  • 此生难得
  • HAVE FUN
  • HAPPY
  • 珍惜、珍重
  • 二流、亚
  • 不满、疙瘩
  • 地图
  • 照看自己
  • 片段、编织、互文
  • 吃少年

20180622

  • 中国根,真正的古典之源
  • 坚强
  •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from 张磊
  • 极致
  • 原住民,OLD AND NOW,from Ihalmuit, Ojibwe and Lakota
  • 绽放,from Saramago
  • 时间必须消失,inspired by AI,自己属于每天的日子
  • 诗意的构成,from portugal
  • 玩弄、练习、玩伴、不伤害,from cat and AI
  • 二流,未完成,无名无题
  • 时代的限制
  • 文心雕龙
  • 由下至上与由下至下(当代的倒转)

20180813

  • 噪音与嘈杂与信息,过度简化的现实
  • 反馈(正/负)
  • 自己
  • 人之可度与不死,永恒之主观与客观,多层与复杂 - 简化 or 统一
  • 笔友
  • 文心雕龙
  • 没有未来
  • 东京与越后妻有
  • LOCAL & What's LOCAL,时代的印迹
  • 同时生活在不同圈层,(每个人都是人类)
  • 女性主义文学文本
  • 优势识别与 HR 人力资源
  • 图样(人生图样的变化,“儿时世界->社会”的变化历程)、纹理、轨迹、人生地图
  • puzzle
  • 缺席之物,不可见之物,重现,找寻
  • 内源性动力、创新、novelty

20200622

  • 二次恋爱与婚姻
  • 未来略有迷茫
  • 联邦化互联网
  • 对话
  • 做 AAA 和 BBB 耗费的精力是一样的
  • 一连串越来越纯净的努力
  • 中年以后就是干活
  • 三十五岁必死
  • 被窝
  • 典型的中国人,我是不是典型的中国人
  • 慢直播、完整版、一刀不剪(迷恋过程)
  • 形式先行(或疯狂迭代,本质上对毅力存疑)
  • 对漂浮而无根的焦虑
  • 抗拒面具
  • 趁势而为
  • 如果不是呢
  • 另一个
  • 清醒一点
  • 路径的设计

20200729

  • 聪明也会搬砖(思考与执行)
  • 无视部分信息的能力
  • 200% 准备
  • 好奇
  • 安居和乐业
  • 供给、产能与资本/行业周期;优先考虑供给,而非需求
  • 沟通,无效与有效沟通,不可能的沟通,映射/量子纠缠/镜像
  • 不存在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 口号 vs 目标

20200914

  • 经典,增味是短暂的,不过红极一时,经典是永恒的,清醒且深刻(可联系“专业”)
  • 专业,先有专业的人、供给、服务,才有文化、内容、职业,它们都是供给的衍生
    • 对专业的要求加重,不专业甚至无法进圈入门,也缺少必要的感知能力(经验与概率积累),也就是所谓的“专业训练”,训练之后才能看出门道,依照一定的逻辑来创作和创新。但是,我一直没弄清这一点,是应该先专业再创新,还是无所谓什么先做,然后再将其完善?这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路径,前一种可能效率高,但不知道坑和风险在哪里,只有时间能给答案,后一种则是生命力的体现(不执)
  • 供给端是残忍的,人的生活方式极度脆弱且易变,供给变,则人生变
  • 蛙池,理想,坚忍,清醒,独行
  • 本来不存在时间,一切都有绵延且永恒的一面,时间缺在撕裂这一切,碎落一地,只能无奈拼接
  • 主理人 no,团伙/帮派 yes
  • 突起 vs 平滑,青铜器与现代产品,古代与现代

20201129

  • 离开北京未遂,或许:坚持韧性,持之以恒者并不多,要坚守北京吗?
  • 朴华无实
  • 中年以前人有故事,中年以后就是干活
  • 开始讨厌每个词不达意的中文词汇
  • 流变与遗弃,遗忘,流变也并不全然是坏的
  • 中文作为更原始的语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形象不牢靠的东西,不如就让它湮没并被遗忘,不必记忆,只留下最鲜活且有用的“讯息”,即所谓“经典”,置于词语盒子内,打包,以备复用
  • 一方面,梗和形象语言造成桎梏和沟通诅咒,另一方面,也将某些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记录/承载下来,为未来的复苏和复兴提供弹药和源泉。非常有趣,这些语言和其语境成为虚的范畴、虚的盒子,但因为可以快速被理解(基于现有语言涵义库),从而可快速传播,也能保证范畴内的准确性,但不能保证长期的有效,只是保存了一种思潮、技术和方法,其中被筛出的经典和长期有效的部分,会再继续被留存和传播,而要产生快速传播就必须与另一种源泉跨界,从而便能在未来产生新的东西
  • “普通技术”、“一般技术”、“普及技术”,一般人及大众可以快速学会、普及的技术,更加重要,也更能代表时代
  • 第二波人生,似乎开始了,开始再租房、再看生活、再投入紧张工作,看山又是山吗?
  • 谨慎拣选、使用词语
  • 来自道长和李厚辰的对谈,一直不温不火的状态,低调、最小地以一己之力,施以援助和帮助
  • 外部性,作为第三方第三者的旁观、清醒状态,其实是人群中不常见到的一些人的长期执念(或思维习惯)
  • 我们将遗失的:向往、崇高、完整性、尊重、唯一、脆弱,无定义,无法选择,别预设遗憾或期待,在体验后存续

20201222

  • 你年龄大了,这很正常
  • 一切都随着时间的进行,不断酝酿、发酵、发散,里面似乎有概率似乎有复杂似乎有道德似乎有爱,但终究都是发酵的产物。是“时间”在发酵一切。或者应说,常常在发酵一切事物的东西,我们现在仍把它唤作“时间”
  • 饮酒正在变得生活化,打破聚餐、庆典的情景禁锢,似乎很多事情都在“散”化,个体化
  • 那些我试图抹平的波动、起伏和不确定性,都是生活的搏动与周转啊
  • 优先给予“理解不了的东西”以平等权重
  • 早早认清自己是少数的事实,然后做少数者应做之事(认命)
  • 凉热反复多次交替,便会对凉与热都失去觉知。因此看山是山看到一体,看山不是山看到细部,看山又是山看到了细部与整体的流转与往复,即整体之本意、生命之本真,生命历程之复杂与玄妙。交替往复,来来回回,心态起落,就是人生了。也因此,我们也都需要找到“回去”的路
  • 如何正确地交学费?哪些学费是纯消费?哪些学费是长期的关系维护(需要的信息的载体)?以及,购置资产且是可增值的资产。(极度功利,极度可笑,也极度危险)
  • 似乎是游戏的时代了?认知模式不同的人,在创建各种各样的现代游戏(或谜团,或陷阱),但游戏的底层又是什么?
  • 热爱捷径自然是天性,但信息往往无法满足,或者说能力常常不够,需要付出的代价无法预料(本质还是在计算),现实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也极难形成整体视野居高临下,需要的信息量极大,且信息不见得都是显性的
  • (巴塔耶)被物困禁。再审视自己与物的关系,思考如何与物平等,让它重归物自身,重归本初的功用(哪怕只用几次,不与功能绑定,也是可供性),重归自然的循环,不因人的欲求而停滞。停滞造成风险的累加,想想日本失落十年、简化、剥离、极简、BASIC、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等等
  • 团伙感。纹身工作室、说唱团体及厂牌、自媒体工作室,基于团队内部深入的相互了解,凭自身切入社会分工,什么都可以做,没有限制
  • 直面症结。放弃完美幻想,专注行为,专注症结,专注结果,专注吃与拉,专注吸入与释放,专注降低复杂及风险(复杂即症结,一如肿瘤),促进减熵促进流变
  • 解谜的欲望与人类弱点。这好奇心与解谜的欲望,是否就是人类这种生物的弱点(生而为减熵)?这弱点极易被利用,在现代即是被物驯化,甚至忘记自己脱出自然的目的或意义,遗忘生命的来路和初心。生命无非能量传递的灵活表征(微观),一如数字经济中的比特

20210118

  • 允许缠绕
  • 有范畴的特指,在母语内的自我语言/空间筹建,是一片可以寄托自我的场域
  • 单品模型思维
  • 单调表达适合阅后即焚,复杂交染呈现的诗意适合摆置。复杂本身就抗拒被谋划。叙事被过度简化,谜题与复杂的空间必须作为宏观背景,占据想象的注意力。复杂是当代生活的重要背景,以复杂做底,有过度简化有过度归因,但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知到复杂的社会背景,鲜有易事,可被接纳的简化是效率的代名词。

2022xxxx

  • 身体、精力
  • 品牌兴起,生活方式兴起,附近经济兴起
  • 人们在哪,如何可以聚集?
  • 专注时长、专注能力、沉浸思考
  • routine 约束自己,本能欲识

20221101

  • 计划,充足的计划
    • 不必急于做决定,给够思考的时间
    • 每一个谱系的学习,都应有完整、详细的思考过程
    • 在固定的周期内,有意识地执行,如有计划外的,深思熟虑后可考虑更新计划
    • 个人和组织是一样的,在可预计和预期的范畴内,自我归纳,自我完善
  • 年轻时,印制(或参与)一张属于自己的股票
  • 固定的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晨练,比如坐地铁的时间(整块、无法主观改变、无人打扰的时段)
  • 虔诚(?见《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 效率、计划、执行、意志……都是现代的、一体的、在同一语系下的(技术主义、资本主义)
  • 此外仍需一条语系,精深的爱好、文化艺术的,有人通过生育完成与另一个生命的联接(另一个生命与自己有渊源,但不完全受控)
    • 玩出境界,充分感知和感受,参与造境
  • 浪费or建设,取决于心,从心即善
    • 有前提,前提是反复体察,确知地关照自己的内心(通过功课、内观、修行等)
  • 既成事实的管理都是无成效管理

20221214

  • 王德峰讲资本主义和资本论
  • 技术的建构:平台技术、被动灌输
  • ultra learner 主动性、计划性
  • bullet journal 启用
  • 附近的消失,无视所有理所应当在意的事
    • 保洁、环卫、垃圾、快递、医护、教师……到底谁在承担最重要且根本的事?基本结构缺失的人,如何共情,如何接纳他者?
    • 提供生存必需、满足精神的基本供给的:清洁、健康、运输、卫生、消毒、快递、肉蛋菜奶、娱乐、养老、阅读、音乐、影视、学习,那些人过得好吗?
    • 可以自由行动、填补社会所需的人,完成那些有趣的事情的人,在哪?是谁?
    • 似乎,一代人只能满足一代人自己的需求,无法满足前后代际的需求,因为他们不懂
  • 膝盖入土的中年人,困住了手脚,只剩年轻人还可以用脚投票
  • 厌恶SNS,嘈杂无序
  • 人在不同环境展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适应,对渠道和平台的规则、形式、框架、受众(本质上是技术的规训)的适应

20230214

  • 经常问问自己:我有什么、有哪些在积累并产生着复利的行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向着某个目标稳步推进、希望有突破,每天都有耐心地抽出时间切实执行着的行动)
  • 复利,向着确定的目标,每日或定期复盘、决策、行动,才会有复利的积累
  • 经常思考,绘画长远图景(像走进魔法店的冥想和意志力),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提前安排清楚
  • AI 在解放想象力,与机器协作,利用一切现有人类知识,向着未来突破,带着确切的问题或目标,而面向未来,自然是最好的事情
  • 人好像并不容易遗忘,只是那些记忆太难调取
  • I want 1000 rabbits,好像窥见了什么未来似的,每个人的意象地图,就像邱志杰的地图作品,是有利于表达和沟通的,图形化可以了,地图化应该还要时间
  • 我们只是走了太远的远路,不再习惯面对富足,单纯以事物、生存作为生命的基础
  • 创造力和想象力,非标准化的输出(绘画、音乐、艺术等),协作式、社群式的输出
  • 父母对我们准备很多,我们对父母准备很少(不平衡)

20230322

  • 直面恐惧不要逃避
  • 未知无法预期,风险一旦发生,就是毁灭性的
  • 让自己居于安全稳固的位置(由自己建设,由下而上,经验具身累加起来的安全感)
  • 很多要解决的问题
  • 对AI谨慎抗拒,对人的主体性的替代,垄断的必然发生
  • 认识了一位新朋友,try try,在线上活动里交流,说微信里搜“试试”有很多结果,我也试了下,但就很少,分析主要是我不太常咨询其他人的意见(又见“自作主张”),另外用词也有可能不一样
    • try。又或者,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游戏,新的身份,新的语言/黑话,比如拖进去,燥起来
    • 微信里搜“看看”结果挺多,可能跟发材料和文件的行为较多有关,另外“搞一下”和“弄一下”也有一些,试试、试一下、试着、试过都会说,但整体看频次不太高,着实能反映出向他人请教或求推荐工具的比例不太高

试试player try try

20230417

  • 每周一次复盘日记
  • 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义自己,不是任何人
  • 要用新的习惯换掉旧的环境,需要用更多体验来探索身体,和世界
  • 创造新语言,创造新生活,创造新图景,才能切实改变
  • 关注预期之外(如何做到?如何滑离当下轨迹,如何即刻暂停,如何创造交互?)
  • 必须探索未知,探索连接方式,探索外面,探索不可控风险,自身以外的一切
  • 人,确实可以自我改变。自律只是一种表现,对未来自我的信任,自然对当下的苦难和困难,便不必在意。面对自己,耐心寻找自我的真相。
  • 成年人的自我教育,项目导向
    • 以创作作品为手段,观察行为记录行为(上帝视角)
    • 行为的时候不要观察,排斥反应和一切预设,隔离觉知
    • 作品、创作、人生问题和困境等等,方向是确定的:找答案,但不预设答案的标准
    • 是否有了清楚的规划(不必是非常清楚的,有指向即可),以及在为之做什么,才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坚实基础(有目标有方法有时间表)
    • 陌生人只能透过你的项目/计划/探索(即你的边缘)来了解你,认识你(需要写作,需要出作品,需要其他形式展现和整理)
  • 边缘学科,边缘地带,都是最先被重新改写的(被意外改写,或调整)
    • 即边界变化了,可游戏的空间变化了
    • 自然的研究,未知的研究,记录被偶然发现的事情,隐历史,事实和反常识,三现主义
    • 如何改写核心区域,并未可知(或许就是从外向内建构的,本来就没有什么核心,该死的自我意识,都是虚假的,去他妈的定义)
    • 连接者,学者和普通大众的科普连接,分享最新发现(连接者就是在边缘之内,可以任意游走的人,没有确定的位置)。小亮,海底纪录片拍摄者,都是这样的连接者,符合大众的认知方式来传递/翻译
  • 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有没有精神疾病的发生高峰?这可能是大脑在适应和进化的表现。
    • 进入现代化初期时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似乎也要经历这样的调整和进化。
  • 探索身体行动的范围,探索边缘,当边缘边界变大了,可以支配的空间也就变化了
    • 好像是“领地意识”的变形?

20230419

  • 菌丝式组织
    • 边缘、支持、低成本、持续、不争夺、风险控制(边缘可以支撑其内部的一切,可控,可认知)
    • 是共生的,互相支持的,而非相互竞争和对抗的,也不是计较收益和利润的,总之,不是自私的
    •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幽灵植物的原因之一。它要求你在思考植物的时候,必须超越成本-收益的分析框架。”
  • 共情,相互扶持
    • 当你在意你的对手。我爱你。胜利的欢呼与胜利无关。深呼吸!贝多芬!
    • 先抽离自我判断,力争理解他人,再将这些吸收,内化给自己,进而形成改变
    • 这样就形成了菌丝形式,相互供养,不计回报
  • 回归自然的环境,小公司,小团队,小社群,小个体
    •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和能力,本来就是非共性的,各人不同
    • 化作自然的一部分,守护自己/社群的场域,再与其他个体/群体交互,扩展的是“可能空间”
    • 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向儿童教育看齐,给更多的可能性
    • 保持低端,释放主动性
  • GPT
    • 优秀的模糊模型,打开一切可能性的空间
    • 未知边界即包含了所有边界(边界即特化),量子状态
    • 高于特化的功能,一下子高于了Wolfram等模式,在此之上再另行推进特化的发生
  • MAKE!创造!连接!形成绝对联系(如交易、交换、同行、探讨等等)

20230423

  • 《非言语传播学》,非言语是不是可以与AI抗衡?回归身体、具身,是否也是群体对AI的潜意识对抗?
  • 不能通过言语讲述的,“需要非言语传播,是因为言语传播的信息量不够大”,行动、绘画、音乐等等
  • 如何理解松散的自我?能否通过身体协调统一起来?
  • 稳定!持续!
  • 创造连接的日常!
  • 以迭代、、重置、切换至新结构,以可控风险代替不断累加的不可控风险(肥尾),是一种工程化的方法?
  • 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还是有第三方的眼睛,有教练,才是最有性价比的(沟通、学习、交流)
  • 反常识最重要。评估风险的模型中的要素,要相互独立,且有巨大差异的要素,重点记录与现有认知有巨大反差的事实(而不是区分度很小的事实,否则对结果无影响)

20230502

  • 女性主义也可以从零开始
    • 始于极限,私体验,先想你的极限是什么(上野对性骚扰与性交易概念不清的回答)
  • (关雅荻)学习跑步就是从零开始的,科学学习,跑了十年膝盖也没问题
  • (关雅荻)你的智慧,无法超越时间的鸿沟,只能一点一点累积和增长。联想到自己的健身想法,也是一样的逻辑,没有开始,没有计划,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什么都不会有
    • 适用于所有计划:需要开始,需要计划,需要讨论,需要长时间的周期,需要确定的积累
    • Project化,精品化,其他人没有在做/没有规划的事,其他人没有能力想象的事
  • 从很繁琐的思考中被解放出来,去思考更高级的问题(什么是更高级的呢,结合前条,其实是对于未来的设想)
  • (王小川)从以知识为核心的生产被极大解放。大量的失业是必然的,在国外就会导致资本进一步聚集,可参照次贷危机
  • “我可不相信观众”
  • 9区碟,盗版精装碟。都是以内容为核心驱动,小众流行,人群记忆,新的尝试,信息上的自救

20230509

  • 赚钱&攒钱,只剩3年的时间可以赚钱
  • Plan B,或者轻松上路(幸福感、情绪价值、家庭和睦),备选方案可以共同学习(一样要得到一手信息)
  • 建设主动与外界的交流、互通的媒介,定期和长期连接,广阔空间(博客播客)&有限空间(信件)两个方向
  • 带团队or合作氛围?平等合作的环境,如何创造?组织形式,跳海?
  • 满眼都是“复仇”主题(情绪的释放和安放,女性崛起等)(上一个明确的主题,好像还是“告别”)
  • 坐在一起,玩掉一些时间(但心态是平和的吗?)
  • 情绪价值+财富,情绪价值+幸福,作为向一类人群提供的服务,哪个选择更正确?
    • 情绪价值的导向,总结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卷,一个是认,180度的区别,能明确划分出两类人
      • 即:对“财富”和“幸福”的选择
    • 情绪系统崩坏的人:痛苦者(自我)、老板(欲望)、助人者等
    • 情绪价值,情绪系统的稳定,情绪构建的健康,如何开始,如何进行,如何使用
    • 阐释PUA的原著,是如何书写的?
  • 思维结构(宏观)、拼接(中台,中观)、卡片(微观)
    • 空间、场景、情境、现场等,才能承载巨量信息,单一的形式、功能都不能承载复杂性

20230512

  1. 对外沟通渠道
    • 朋友圈以外的,另一种可以保持接触的渠道,像博客一样,有一份最近思考的分享,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我最近的所思所想
    • 随时可以看到我,跟进我,相当于把(沟通的)主动权放在自己的手里
  2. 谁的父亲,谁的责任,谁的文化储备,不只是钱那么简单。男性对于责任的理解,从底层的本能上就已然不同,本能、本心,两性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
  3. 做投资人的,缺的只是一战成名
    • 在不均衡态(风险和确定性不平均)下,决策和下注,获得收益,时机只在一瞬间
    • 辨别时机是价值点,基于一手可信信息,长期的跟进和跟踪,逻辑,得到底层认知(不可被言说的秘密)
      • 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做正确。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远比在不正确的方向上狂奔要好。巴菲特说他见过很多一般的人,在金融行业赚了不少钱,也见过好些很聪明优秀的人在不好的行业里苦苦挣扎。在创业的路上很多时候也如投资,选择比努力重要
      • 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 芒格也认为股市成功的关键是理性,但是巴菲特好像认为是专注。如果从赚钱的角度看,理性足够了,但是从事业的角度看,专注才是核心,巴菲特是真的把投资当做一生的事业
    • 总要顾虑成本,考量风险和确定性的平衡,比拼心态和情绪基础(60分万岁)
  4. 别等着别人喂活,自己找自己干,自己思考
    • 没有管理能力的领导,就别管了,他不行,也无法教人思考,也不讨论,没什么未来和空间

20230522

  • 能不能,不再按照别人规划和期待的路线前进
  • 做应作之事,什么也不要管,人生只有一次啊
  • 最后一次重启人生,回到本心,都是直球
  • 知行合一,轻松上路
  • 个人欲求、研究主题、目标
  • 直面自己的问题:总是不执行,行动,不自律
  • 无趣和不坦诚的城市话题

计划
SELF QUESTION:为自己的事业做点什么? & 最重要的4小时做什么?
“用价值观来规划时间,就是把时间留给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所需要做的那些事。”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群人只做「一件事」,终将形成连续稳定的复利”
离职主题:这里不会有未来和进步。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质的变化超过50.01%,就会引发质变”,“如果时间管理得当,每件事的完成质量都能超过50.01%”(60分即可)
《跨越不可能》极限运动员,对执行的、动作的模拟和想象

想象+计划
理想,想象,创造价值,前进,才有未来。
选择:“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做正确。”(A和B的选择)

设计自己的工作方案,核心竞争力养成(不被人替代,不被AI替代,或,与AI加成协作)
步步推进,明确目标(需要开始,需要计划,需要讨论,需要长时间的周期,需要确定的积累)
daily workout
我的宣言、使命(经过大量深思熟虑后的)
PDCA、收集第三方的反馈和调整
你的智慧,无法超越时间的鸿沟,只能一点一点累积和增长

  • workout 好东西!时间可视化,好东西!
    • 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我们都在这样(其实就是漫无目的,不知目标不知路径,也不做任何事,只是单纯享乐、乱蹿)
    • 仪式感(仪式,就是必然遵从,每日必做WOD和一些工作,没有借口)
    • 35岁之后,应该学习什么,应该计划什么,怎么连接和积累资源?持续做事情。
    • 原来必须有日程计划,才有效果达成,与度假相对。(由workout想到的)

设计,一套流程,一套工艺,一条总线,将产出锁定,就像cf是一套系统一样(可以借助GPT)(一种全栈)
沟通、学习、交流。
不表达,不议论,不说话,不会提问,说话的权利和责任都转移给KOL,包括犯错的后果和审查的折损,茧房越来越大,神经和路径依赖越来越强,个体风险累加,无从突破。
必须有交流,有分享,有披露,有万向通达

E02 一次只做成一件事 | 望岳故事会

工作
跟老板聊聊,自己的困境,试图,需求,变更工作内容,招人分担
一对一咨询可以,可以启动,但也要有积累
组织管理、组织变革、经营管理等,可以积累实践,收集信息
学习课程研发,研发相关领域的课程,线上教学,或播客形式亦可

四大金融、五大方向

1:国企, 支撑新老设施建设(新基建)
2:公共消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产业链)
3:整机产品,(家用机器人、柔性显示、无人驾驶汽车、头戴式VR、3D打印)
4:传统产业,现金技术、精密轴承、软件行业、基础工业、高分子材料成型
5:数字化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6:农业,天津市西青区

脱口秀能否自救

城市人真的很好笑,以及想变成城市人的假人们
没有新生的戾气,而是古已有之的、基于野蛮的戾气和恶意
基于生存的恶意
看不到非自然的恶意,看不到自己被不断削弱所谓人的存在,看不见异己的死亡和消散,大后方,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
国家的控制,严密控制,但无法左右小环境和局域的本土意识
你仍可以找到归属感,只要不与城市人为伍(有善意和良知、他者视角的高知分子们除外)
诚实里能找到的,无非惺惺相惜。有限的幸存者们,相互取暖。分散的小型聚合,概率极低的相遇,产生一种莫名的幸运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