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
在荣格的一生中,梦、幻想以及种种神秘现象一直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他面临重大选择需要做出决定时,更是如此。早在童年时期,荣格就十分重视无意识的自发显现,尤其是它在梦中的自发显现。

P17
重要的是他描述了不同性格类型的分类,其中包括对外倾与内倾、思维与情感所做的著名区分。

P30
对荣格来说,精神分析的终极目标恰恰是精神的综合。
精神由若干不同的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我们可以从中分出三个层次,这就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P32
个性化和意识在人格的发展中是同步的;意识的开端同时也就是个性化的开端。
意识的个性化中,产生出了自我(ego)
荣格用自我来命名自觉意识的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

P40
人的心理经由其物质载体——大脑而继承了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个人将以什么方式对生活经验作出反应,甚至也决定了他可能具有什么类型的经验。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了的。个人因而是同往昔联结在一起的,不仅与自己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结,甚至在那以前,还与有机界进化的漫长过程联结在一起。确立精神在进化过程中的这一位置,是荣格的卓越的成就。
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所有那些通常被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的意象。原始指的是最初或本原,原始意象因此涉及到心理的最初的发展。这里所说的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

P45
在内容方面,原始意象只有当它成为意识到的并因而被意识经验所充满的时候,它才是确定了的。
原型:人格面具(the persona)、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P50
人格面具在整个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人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象这种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会逐渐与自己天性相异化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因为在他过份发达的人格面具和极不发达的人格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于人格面具而以人格面具自居时,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膨胀”,一方面,这个人会由于自己成功地充当了某种角色而骄傲自大。他常常企图把这种角色强加给他人,要求他人也来充当这样一种角色。如果他有权有势,那些在他手下生活的人,就会感到痛苦不堪。有时父母也会把自己的人格面具强加给子女,从而导致不幸的结局。那些与个人行为有关的法律和习俗,实际上乃是集体人格面具的表现。这些法律和习俗企图把一些统一的行为规范强加给整个集体,而根本不考虑俱人的不同需要。这睦都说明,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那些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人本身也是受害者,当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时,他会受自卑感的折磨,也会自怨自艾。其结果他可能感到自己与集体相疏远,并因而体验到孤独感和离异感。

P64
人格的自性完善,是一个人一生中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不断的约束、持久的韧性、最高的智慧和责任心。

P71
在荣格看来,人不可能时刻准备着应付一切可能的偶然事件。的人生经验会强行进入人的精神并破坏平衡。所以,人应该周期性地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恢复精神的平衡。返回内心世界的方法之一是冥思或内省。另一种更为极端的方法——荣格并没有推崇这种方法——则是完全地和持久地返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方式在专业性术语中被称之为孤独症(autism)或紧张症(catatonia)。具有这种精神症状的人是能够彻底抵御一切形式的外来刺激的。
与此同时,人本身有对于刺激和新鲜事物的需要。一个人的生活会由于缺乏新鲜体验而变得单调乏味、沉闷懈怠。在这种情形下,来自外部世界的震荡会激发人的精神,唤起一种新鲜活泼的感觉。

P104
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没有文化,没有象征形式,没有技术发展,没有社会组织,没有学校和教堂……只有当自然能量开始转入文化和象征的轨道,这时候才有荣格所说的“工作”

P114
受到压抑的阴影原型返回到人格的无意识领域,并在那里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尚未分化的状态。一旦它突破压抑的屏障,它就会以凶险的病态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现代战争的野蛮肆虐,色情文学的粗俗,就正是未分化的阴影的显现。
只有通过自觉的意识,人格系统才能进入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也许就在于,或者说正应该是使一切无意识的东西成为意识到的东西。教育,正如这个词的词源所表明的那样,是从一个人身上发掘出那些已经以萌芽的形态存在于那儿的东西,而绝不是用灌输知识来填补本来是空白的心灵。

P133
荣格发现了造成他们这种抑郁沮丧的原因。这就是:起初,为了得到某一社会地位,心理能大量地投入到那些外在兴趣上;而现在,由于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能量也就相应地从这些外部兴趣方面收回。这种能量的收回和价值的丧失在他们的人格中造成了一种空虚。
治疗的办法是什么?答案是十分清楚的。必须唤起和形成新的价值以取代旧的价值并从而填补精神的空虚。然而并非任何新的兴趣都可以发挥这一作用。它们必须是这样一些价值,这些价值能够在纯粹的物质考虑之外扩展人的视野。这是精神的视野,文化的视野。在这种时候需要通过静观、沉思和反省而不是通过实际活动来获得人的自性的完善。正象荣格所说的那样,“对那些还没有能够适应生活,迄今一事无成的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可能有效地形成他的意识的自我,也就是说要进行意志的培养……另一方面,对那些人到中年,不再需要培养自觉意志的人来说,为了懂得个体生命和个人生活的意义,就需要体验自己的内心存在(innerbeing)。”

P142
荣格给四种心理功能下的定义非常简炼。“这四种心理功能符合于四种明显的意识方式,意识通过这些方式使经验获得某种方向。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处和去向何方”。

P152
荣格把这种在一个人身上得到更多发挥的心理功能称为主导功能,除此之外,当然也还有辅助功能。不过辅助功能是为主导功能服务的,它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它也就不可能与主导功能相抗衡。由于思维功能和情感功能都是理性的功能,所以它们彼此不易成为对方的辅助'功能,而倾向于相互冲突和对立。感觉功能和直觉功能作为两种非理性功能,其情形也是一样。感觉和直觉可以成为思维或情感的辅助功能,思维和情感也可以成为感觉和直觉的辅助功能。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主导功能是思维功能,而他同时又能利用他的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来辅助他的思维。同样,直觉也可以成为思维的辅助功能,它可以提供某种预见和灵感,而思维则可以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把它们想深想透。事实上,许多最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把思维同直觉结合起来,并通过这种结合做出成就。情感和直觉的配合,其情形也是一样。如果说前者(思维与直觉的结合)容易产生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那么后者(情感和直觉的配合)就容易产生伟大的艺术家。

P160
荣格的心理类型学作为一种体系是用来描述和说明个性的不同和差异,而绝不是要把一切人都还原和简化为一成不变的八种类型。

P168
在荣格最吸引人的那些文章中,有一篇是专门讨论“现代神话”即所谓飞碟象征的。荣格并不打算证明究竟有没有所谓飞碟。他宁愿从心理学角度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深信他们确实看.见过飞碟?”在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的时候——他认为心理学家只能在这一问题的范围内进行讨论——他借助于梦、神话、艺术和历史资料,论证了所谓飞碟其实不过是总体性(totality)的象征。它是一个发光的圆盘,一种曼达拉。它来自另一个星球(人的无意识),运载着陌生的太空人(无意识原型)。

P170
在荣格看来,象征不仅仅是一种伪装,它同时也是原始本能驱力的转化。这些象征试图把人的本能能量引导到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中去。这一思想并不新鲜,它要说明的是:文学、艺术以及宗教,都不过是生物本能的衍化。譬如,性本能转入舞蹈而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攻击本能转化到’竞争性的游戏和比赛之中。
然而荣格始终坚持认为:象征或象征性活动并不仅仅是把本能能量从其本来的对象中移置到替换性对象上。也就是说,舞蹈并不仅仅是用来代替性行为的,它是某种超越了纯粹性行为的东西。
荣格在他自已所说的这一段话中最清楚地揭示了象征理论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象征不是一种用来把人人皆知的东西加以遮蔽的符号。这不是象征的真实涵义。相反,它借助于与某种东西的相似,力图阐明和揭示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

P171
那么,所谓“尚未完全知晓的和仅仅处在形成过程中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就是埋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一种象征,首先是原型的一种表现,虽然它往往并不是最完美的表现。荣格坚持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象征,即能够充分地在意识中实现其原型的象征。在某些历史时期,例如在早期基督教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曾经产生过许多很好的象征。说这些象征很好,是说它们同时在许多方面满足和实现了人的天性。而在另一些历史时期,特别是本世纪,象征变得十分贫乏和片面。现代象征大部分由各种机械、武器、技术、跨国公司和政治体制所构成,实际上是阴影原型和人格面具的表现,它忽略了人类精神的其它方面。荣格迫切希望人类能够及时创造出更好的(统一的)象征,从而避免在战争中自我毁灭。

P172
最后,象征也是人的精神的表现;它是人的天性的各个不同侧面的投影。它不仅力图表现种族贮藏的和个体获得的人类智慧,而且还能够表现个人未来注定要达到的发展水平。人的命运、人的精神在未来的进化和发展,都能通过象征为他标志出来。然而某种象征中包含的意义却往往不能直接被人认识,人必须通过放大的方法来解释这一象征,以期发现和揭示其中的重要信息。
象征具有两个方面:受本能推动而追溯过去的方面,和受超越人格这一终极目标指引的展望未来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一个象征可以从任何一面来分析。回搠性分析揭示的是某一象征的本能基础;展望性分析揭示的是人对于完美、再生、和谐、净化等目标的渴望。前一种分析方法是因果论的方法,还原论的方法;后一种分析方法则是目的论的方法,终极性的方法。要对某一象征作出完整的全面的阐释,就必一须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荣格认为:象征的展望的性质被人们忽视了,而那种把象征看作是单纯的本能冲动和愿望满足的观点遂得以流行。

P185
“神秘主义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复兴——西方文明之光因此而变得黯淡。我现在所说的当然不是指我们的高等学府以及这些高等学府中的头面人物。但是,作为一个同普通人打交道的医生,我知道,我们的大学已经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普遍地厌倦了极其狭窄的专题研究,厌倦了唯理主义和唯智主义。人们想要听见的是这样一种真理,这种真理不是朿缚限制而是开拓扩展,不是隐蔽遮掩而是启发照亮他们的心灵;这种真理不是象水一样不留痕迹地从他们身边流过,而是一直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之中。这种渴望和寻找,往往可能把许多人引上歧路。

P186
尽管荣格早年也曾在实验室中工作过,然而他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仍来自对病人的治疗和与病人的接触中。荣格说,“我首先是一个医生,一个实际从事精神治疗的人。我的心理学理论建立在我每天进行的艰苦的职业活动中,建立在我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经验上。”
除了从事治疗活动外,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也还来自其它外部渠道和途径。这些外部来源包括对其它文化的考察,包括对宗教的比较研究,和对神话、象征、炼金术以及神秘主义的研究。然而他自己说得很清楚,所有这些外部材料都属于第二手材料。“心理结构的理论不是来自童话和神话,而是植根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植根于在这一领域中迹行的经验主义的观察之中。它只是间接地通过比较象征的研究,在远离普通医疗实践的领域中获得了进一步证实而已。他认为在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比较解剖学、以及别的学科中所运用的比较方法,是最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但荣格并不认为人们应该为某种方法所束缚,就如不应该为任何理论所束缚一样。他说:“理论在心理学中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不错,我们确实需要某些观察点和出发点,以便获得某种定向和启发;然而它们只应该裤看作是纯粹辅助性的,随时可以扔在一边的概念。对于人的精神,我们學今知之甚少。如果有人认为我们在这些领域中已取得了足够的进展,以致可以形成一种总的理论框架,那么,这将是十分荒唐怪诞的事情。迄今为止,我们甚至还没有能确定人的精神现象的-经验主义研究范围,我们又怎么能够去梦想建立一整套体系和理论呢?当然,理论是掩盖无知和缺乏经验的最好的遮羞布,但它所导致的后果——偏执、浅薄、科学上的宗派主义和门户之见——却是十分令人不愉快的。”
荣格不仅在对人的精神的经验主义观察中并不固执和坚持任何一种方法,就是在精神治疗活动中,他也并不提倡任何一种绝对正确排斥异已的方法。

P189
荣格并不排斥因果观念,然而他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科学方法。这种科学方法被称为“目的论”。目的论的方法应用到心理学中就意味着:人们当前的行为是由未来而不是过去所决定的。显然,为了正确理解一个人的行为,除了需要考虑过去的事件以外,也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目标。荣格许多涉及精神发展的思想,就它们作为精神发展的目标(个性化、整合、个性形成等)而言,都是目的论的。一个发展着的人格正是趋向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人的行为必然存在着目的性,尽管它并不必然显现为自觉意识。甚至梦,也具有并且提供一种向前展望的功能。梦往往是对于未来的憧憬,正象它同时也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一样。
荣格感到有必要在心理学中同时采用这两种研究态度——因果论的研究方法和目的论的研究方法。荣格说:“一方面,人的心灵为所有那些往事的残余和痕迹提供一幅画面;另一方面,在这同一幅画面中,就人的精神创造自己的未来而言,它也表达了那些行将到来的事物的轮廓。”

P192
心理学家,特别是那些同病人打交道的心理学家,很容易成为社会批评家。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社会的弊病往往在那些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生活中暴露得最清楚。正象我们先前说过的那样,荣格可能成为当代社会的激烈的批评家。有时候他的情绪十分悲观,这时候他往往用尖刻的冷嘲来表达他的观点。下面这段话即是这样一种例证。

P193
“我们的全部文化成就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可怕的答案就明摆在眼前:人,已经脱离了无忧无惧的状态,恐怖的噩梦笼罩着整个世界。今天,人类理性已经遭到惨败,而人人都想摆脱和躲避的那些东西却象幽灵一般接踵而来。不错,人类在物质财富方面确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他也给自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深渊。下一步怎么办——他怎样控制事态的发展?自上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一直寄希望于理性,现在我们仍然寄希望于理性,但是我们已经为原子核分裂可能创造的种种奇迹所眩惑,我们给自己许诺了一个黄金时代,使世界注定将变得无限荒凉,无比丑陋。那么,到底是谁,究竟是什么东西导致了这一切呢?不是别的,恰恰是人类精神本身,是人类自身那种无害的(!),聪明的、善于发明创造和合乎理性的精神。遗憾的是,这种精神恰恰意识不到那始终伴随和缠绕着它的魔鬼。更糟的是,这种精神还竭力避免正视自己的真实面目,而我们也都象发了疯一样地帮助它这样做。啊,老天!保佑我们免受心理学的坑害吧!罪恶的心理学竟让我们可能窥见自己的真实本性,我们还是选择战争的好。过去我们总是把战争归咎于某人造成,然而却没有人看见,我们正在把整个世界推向它正恐惧地想要逃避的战争中去。”

P197 阅读指南

Mark如下:

  1. 自传《回忆、梦、反思》
  2. “探索无意识”的论文,在《人及其象征》一书中
  3. 《心理类型》中的第十章《类型的一般描述》
  4. 《心理学与炼金术》
  5. 《人生的阶段》在《心理的结构和动力》一卷中
  6. 神秘现象
  7. 《飞碟——天空所见物的现代神话》
  8. 《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