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到乌鸦叫。在东京好像没有听到过其他鸟类的叫声。

我醒得蛮早(一旅游就容易兴奋的我),一直在写写写、记记记。

蹲厕所时思考人生。我们都,生活在他人生活过的遗迹里。每一代人,都不甚懂得自己所处的时代,太多前人留下的东西,自己要做的就只是听话、遵守而已。而“我们”(的时代)到底从哪来,要追溯到哪里,未来又如何,似乎都是不必重视的问题。

是应该仅仅认识自己、关照自己,还是一定要找到并继承,自己从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的那条源流呢?

这些,所谓源流性的东西,是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可言的,就像那些澳洲的原始部落的艺术品一样,纵使可循,但线索总是隐蔽,甚至已化作传说,成了难以还原、证实的“事实”。

我在不停地追溯着过往的经历,每次的结果,似乎都有点徒劳,发现用再多言语也还是难以完整记叙下当时的一切。

我总是贪心。总是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又总觉得,不切实际的才是幻想。

按昨日计划,我们大概九点出发,去筑地,买明信片。知道大概方向是对的,就根本不太需要看地图。每条路都是通的,没有死胡同,总能到达终点。说是今晚会有小雨,于是带了一把伞。

路过一家非敲非老森非全家的便利店,发现货物价格十分便宜,就买了早饭——一个饭团一小盒切块的三明治,外加一瓶 55 日元的“超碳水”,有够便宜。原来非 24 小时便利店可以便宜这么多的。

路上和 Lili 聊天,我说有点想去韩国瞅瞅了,Lili 表示同意,我俩都有点觉得,好像并不十分了解周边的几个邻国,需要亲眼去看看,亲身去体验一下。

前天一早来时要排长队的小吃摊位,这会儿都已关门,而这也正是大量游客前来之时。实在没有参与排长队的习惯,懒得凑热闹……

到案内所时发现半关着门,还以为已经关闭了,在外面转了两圈着急忙慌,悔恨交加,于是敲门询问,被告知十点会再开门,原来是有休息时段的……于是再溜达溜达,摊位上,早时冷冻放入的海鲜现在都已经解冻了,这个时段也没了脖子上戴着手巾,推着车忙前忙后穿着制服的男人们,几家场外的著名寿司店门前都已排起长队。一切都与两小时前清晨的情境完全不同(时间再向前推,仍会出现不同的情景,凌晨的场内市场也同理)。错过的是什么,希冀着的又是什么呢。

拍了几张照片,回去买卡片。案内所开了,买到了立体的卡片,是筑地场内市场的场景。Lili 一直惦记了两天,终于买到了。案内所旁边的生鲜店也排起了队。

出发去六本木,看 JUMP 的 50 周年特展,其实这才是此次日本行最原初的目的。

地下铁,在柜机上买了当日票(后来才知道这个不是二十四小时票)。没几站就到了。出站,和 Lili 走在一家四口后面,他们走得慢慢的,我俩也不着急,老爸推车载着个婴儿,老妈牵着能走的孩子,孩子一阶一阶地上楼梯,老妈也不催促,一点也不宠腻。

没看地图,出来有点盲目自信,其实走错了方向……被 Lili 白眼……我好像以为是去现代美术馆了,应是森美术馆,还好及时折返,看到一家日料店名为知空(or 空知),在脑中玩味了许久。

路过一个 T 字路口,路的尽头有一家 owsen ……啧啧,可被我抓个正着,你们日本也有山寨嘛……不过看上去生意不错,莫非大家都没细看……然而门口还有人在跟 LOGO 合影,真是脑洞清奇。

森美术馆在路对面。从地下通道走过去,上扶梯,终于看到了少年 JUMP 的海报和森美术馆的指示牌。进入森有专用的通道,同时在展出的还有一个建筑类的展览,很多人排队,而 JUMP 的则不用排长队,上楼后买票即可,我又看错了指示,被 Lili 白眼……

最近,常常感觉到好多话说不出来,难于找到合适的言辞,都卡在嘴边似的……行动力也在大量充斥的情报下受阻了,莫非是因为近一年的思考太少么……

门票 7000 日元,略实惠。芯片卡里余额不多了,又充了 2000 块……在日本买买买,实在是太容易上瘾……

服务很好,全程都有工作人员引导。上电梯。美术馆在这栋大楼的 52 层。电梯从 3 层到 50 层,差不多是每半秒一层的速度,很快,到了 50 层时换挡,以正常电梯速度走完了后两层。(果然,不同的数量级,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有极巨大的差异。)

门口检票,工作人员提示(一边说一边通过演示示意)请收起饮品,把双肩包背在身前。进门先看到的是参与展览的作者名单。嗬嗬嗬,看到了富坚老贼。

第一个厅展示了多年的少年 JUMP 封面,第三本就是小杰,猎人世界的开端!激动!

第一个展区是海贼王,一个可以自由拍照的展厅,很不错的布置,身边的日本人又开始嘟囔起“卡哇伊”和“苦啊一”,纷纷合影。后面就都是原画作品了。有每部作品的简介,开始和结束连载的年份,还有作者们特为展览画的祝贺图。

原画手稿都如此地精致!

而且手稿的篇幅其实很大,大概有两张 A4 的大小,应该是一个规定好的尺寸。凑近看,能看清线条的走向,仔细看还能发现擦掉的草稿铅笔印。每一张都可以看好一会儿。全没有杂志和动漫上的粗糙感,太精细了,都是可以拿出来展览的艺术品。

海贼王……暗杀教室……网球王子……棋魂……死亡笔记……然后才终于到了猎人。

前面每一个,都比猎人画得好哈哈哈哈,老贼!

连载时间,从 1998 年一直连载到现在,横跨二十年,也是厉害……虽画得最差,却是最耐久的……Lili 常说,老贼其实是个小说家,嗯……一个会画画的小说家。

死亡笔记的展区里有个台子,上面放了一本死亡笔记,旁边有提示可以按下按钮。看到两个妹子在那儿犹豫了半天,终于按下去。台子上方的屏幕信号突然中断,发出嗞嗞声响,死神出现,忽然比了一个 yeah 的手势。

我旁边的姑娘一下子拉紧了男朋友的胳膊,我看到她的口型,是苦啊一。后面发现她是聋哑人,俩人不停地比划着手语沟通。

Hunter x Hunter 展区排了一段队,细看,老贼的原画确实不太精细,但是分镜漂亮,百看不厌。

老贼画的祝贺图,把小杰和西索的脸融为一体,又把团长和奇犽的脸融为一体,来了一张合影。嘤嘤嘤嘤!这货早把读者看透了!老贼这么心细的人,一定心里有数吧。

其他的观感,与昨天的一日游一样,感受到多数日本人看展览跟国内一样,也不过是走马观花。亲历之后,感叹一下、合合影,也就一笔带过了,展览的整体质量,也只能说中规中矩(maybe 这是个高要求)。

让 Lili 一句话点评整体印象,也是:基本符合预期。

最后,是纪念品商店的买买买环节,但好多是扭蛋式的随机商品,一下子没了买的兴致……出门后在六本木的纪念品商店买了两个可自己拼的木制模型,和两张纪念卡。快离开时,看到餐厅推出了少年 JUMP 合作新品,继安西教练甜点(可以敲碎安西教练胖脸的脆皮冰淇淋)后,在牌子上看到了冈叔的长发,不知是什么餐点(似乎是提拉米苏),哈哈哈哈哈哈哈……忒特么贱了……看到有三四桌点了冈叔,都在合影。

下楼,这次 52 层到 5 层是高速,最后 2 层是低速。

停在 2 层,要走楼梯到一层,然后就……特么又看到了艺术品商店,有奈良美志合作款钟表,草间弥生图案的各种产品,真会做生意……有太多勾起购物欲的形式……但多数日本人选择转头离开,毕竟商品与此次展览无关,远比我们这种新人理智。反观自己在国内时,其实也跟他们一样,对营销套路太过熟悉,内心往往毫无波澜。

然后是去东京塔,查路线只有一站地铁的距离,然而下了好多层楼梯才抵达站台,想来这里是大站。出来时看到一张夏目友人帐 10 周年的展览海报,目测赶不上。出来又走了好长的一段上坡,阳光猛烈,很瞎眼(因为查天气觉得赶不上晴天,又一次没带墨镜)。

转过一个街角(路经一家大阪饭馆),东京塔就在眼前了,好看诶!亮红色的钢铁结构。不过也就拍拍照片,没计划进去参观。

这会儿其实有点累了,然而并没有停下来找地方吃饭,于是就继续走。

事后想想,我俩都常容易犹豫,也不表达意见,而在犹豫着什么时候吃、吃什么、下面应该去哪里的过程里,慢慢就积累了些抱怨。有时喜欢挑剔一点,有时又喜欢即兴一些,不太仔细规划休息时间,做体力分配。不过我也有错,没好好规划行程(主要是我太喜欢即兴),又总自作主张,总是忘记该多问问,累了么、饿了么、休息一下?才能收到合适的反馈。

回返的话又是上坡,于是没走回头路,往另一个地铁站点走。走的路上,我俩的情绪有点低迷。

一走就是好久……

东京塔周边有四个地铁站,分布在四个方向上,但只有一个去涩谷方便……

路经一个大型公园,里面有个白色庙宇,还有一大片公共墓地,公园的树木粗壮,显得古朴,路上没有地砖,都是黄色的沙土,会带起一点点尘。

快到路口,路边突现一只乌鸦,哇,好酷,还不怕人,于是可以近距离观察。第一次这么近地观察乌鸦,真好看,眼睛锃亮,毛色油亮。与乌鸦的记忆,常会连起住在小西天时的日子,还有冬天的西单,再有,就是深濑昌久的《鸦》了。它啊,就在我俩面前,骄傲地仰着头、踱步,喙尤其乌亮,长得相当漂亮,走几步,看到它前胸的毛反着光。

在城市中,它们其实活得很辛苦。

一步一景,还路过一大片池塘,水中似乎有鱼。几个本地人一边吃着饭团一边赏景,好不惬意。地上的叶子也不必仔细打扫了,沙土裸露出来,Lili 说能闻到植物的气息。

快到地铁站,看到巷子里的 pizza 店,我俩……又都不太想吃(其实已经饿了)。

换乘一次,到了涩谷。出来就看到忠犬八公的塑像。还被一位拿着摄像机的日本小伙搭讪,疯狂说着日语。我……只好说…… I can’t understand u,他忽地就变成失望脸,耸耸肩走开了。Lili 倒好奇是什么吸引到他,莫不是他只想搭讪妹子?……

这里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年轻人,被淹没在了人的洪流里。

在涩谷这个著名的十字路口,四盏绿灯会同时亮起,所有人可以同时走到路上,任意而行。前一秒无人的道路,下一秒就被行人占满。非常壮观。走在人群里,好像可以安心地放下所有压力和负担,会不会有人爱上这样的行走方式。

走过路口,好像看到了海女里的那块大屏幕。

十字路口人流的最佳拍摄点,是一家位于二层的星巴克。

饿着肚子,走过两条街巷,急迫地找吃的和歇脚的地方。有点儿慌不择路的意思。看到一个入口,里面像是美食城,墙上摆了很多菜品的模型,觉得七层比较有吸引力。上楼。

一家售卖蛋包饭的店,门口在排队,于是……第一次参与了排队。大概排了 10 分钟,终于……坐下来。长达几个小时的暴走也终于暂停 TAT,刚刚在门口感觉已经无法站立了。

排队时就点了菜,我选了份秋季限定菜品,Lili 点了一道招牌款,都是蛋包饭。食客多是日本妹子。回头看,门口又排起队来。挺火的么!查了下,全日本共有十多家连锁店。

嗯,好吃!中式和西式风味兼备,下面配的西式酱汁,上面是日式煎蛋,蛋很嫩,口感上佳,送的蘑菇汤也很鲜美。用勺子挖着吃,吃了半天,大满足!

Lili 这时发现,外面排的队竟是故意安排的,能吸引住我们这样的新客人(不明觉厉),在排队时点餐,到落座时就差不多可以出餐了。觉得更是流程安排得好。店里,前前后后只有一位服务员在忙碌着,点餐、收盘子、结帐,都是她做。她很完美地控制着用餐和落座的节奏。店内装饰简单,墙上的简笔画有趣,不知作者为谁。

另外,店里应该是有不少兼职员工,看到打卡机旁有近二十张卡片堆在一起,正在上班的最多十人(我猜,吃饭期间还有一人下班),可能午餐时段人流量大。

吃完,回了不少血,吃饭这会儿我俩恢复回了说说笑笑的吐槽状态,同时复盘了下此前的一段行程,我做了检讨。然后拉手去逛附近的 loft 和茑屋。

噫!loft 好大,地下一层的一大半都是手账……但是我没找到一日一页的轻便型手帐,于是啥也没买。在这儿第一次摸到了 hobo 手账的外皮,哇,这手感真好,差一点就输给冲动,真是,摸不够…… midori 的款式也很全,我就挨个摸过去,感受一番。角落里,发现了一本 maru 封面的本子!太可爱了……真……会赚钱,这个架子上都是特别企划,就是普通本子,封面和内页有一些网红猫/狗照片(顺便又认识了几个别的 ins 网红),就卖到一千多日元。

接着逛,在家居百货偶遇一款坐垫。有很奇妙的感觉——人生中第一次——屁股受到了尊重,而且是十万分的尊重。柔软又紧实的材质(似乎是橡胶和海绵的融合,总之是新材料啦),屁股再大,坐上去受力也变得均匀,甚至屁股有种酥麻的感觉。美妙,这个词用在这里也不显得夸张。会……爱上坐着的感觉呢……

犹豫好久……拿了份宣传页走,买不到的话,下回来日本玩考虑背个回去。

loft 里品类太丰富了,花样繁多,新品眼花缭乱……不过日本行到现在,会觉得这就是一种当地的讯息交换的方式,逛街的同时,可以接触到很多新奇的想法,商家努力建立沟通的通路和形式,顾客通过体验和消费来获取。

不过这种社会环境,会放大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吧?就像大数据,若以物和数据来理解世界,就会同时把人也物化和数据化,人的自主性就会崩坏,以至缺失。

会经常有种感觉:这里的人,自我意识不够充裕和饱满。

这种感觉,对于做服务、做匠人、做策划没有太多影响,甚至会有助益。但是要想做出真正的新意,或说创造,就有难度了。这似乎是所有正在没落、下行中的文明形态都会出现的情境。不只是日本,中国也一样(只是晚日本一些年)。

足够理性、自我的人,本应拒斥这些,才更好保全自己,从洪流中筛取部分讯息,解析真实情报,而不是一位逐流和被营销。

若是社会环境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又该如何做呢?太多空间已被挤压和侵蚀,所谓“自我”,又能如何办呢?

还有一项任务,是想再买双 camper,找进一家高级商超,结果这家只有女鞋 23333。

这会儿内急,然而这层没有男士卫生间,男士的要到地下二层,或再上两层楼,回来 Lili 也内急,于是在门口等。不必多行,就看到多位优雅少妇,还有些认真梳妆好出行的女孩们,穿着也讲究。

涩谷最后一站是茑屋书店。

就在著名的十字路口一角,那家星巴克在书店的二层。一进门,诶?为啥都是 CD 和 DVD?Lili 说就是呀,人家主营就是文化产品。才上了两层,就觉出厉害来——只看金属乐区域,就知其齐全,乐队按照年代、风格都做好了分类,可一站式购齐(唯一缺点是都为日版,很多乐队名都是用片假名写的),再看到“hard rock 正统派”分类时我是真心佩服了,莫非是参考 metal-archives 做的分类么……音像区醒目的位置,摆放的是刚结束不久的 fuji 音乐节参演乐队的 CD,以及近期正热的乐队的特别企划,旁边摆放着很多类似风格的 CD。

另外以前只知有 J-pop,原来还有 J-rock、J-hiphop 等。

看到人家音乐产业的丰富,引进和本土原创都有大量受众,才醒觉,音乐行业只是有所下滑,但并未消亡,完全没有国内饿殍遍地的感觉。音乐的制作、发行都比国内专业太多了。

叹气。

Lili 说,衩姐之前推荐过茑屋,说这书店能帮顾客找到想要的任何 CD,店里还有二手专区(中古)。感觉……被圈粉……特么好专业,能省掉好多时间啊……

直上七层,想从上往下逛,出电梯发现进了家高档酒吧,也是咖啡厅(也是这家书店的一部分),很多人或在休息、或在聊天,满墙艺术书籍、时尚画册,还有艺术家的个展,作品散放在各处。还有很多衣着讲解的年轻人,站着聊天。

看书,可惜都是日文,实在看不懂。这么大量仍在发行的杂志,相比国内的衰败,还算是相当兴旺了。(《知日》哪怕是抄来企划,也能出上好多年了),看到的日本都不过冰山一角。

我联想到艺术书展和独立漫画店的人满为患。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哪有资格责怪年轻人的离经叛道?这些服务最后只能由年轻人们完善、补全,“老人家们”啥也不懂。

又叹。

下楼,一路惊喜。书店、文具周边、DVD、各种二手中古,都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时间不早,要去下一站代官山了。这会儿又下起了小雨(果然到了时间就会开始下雨,预告是五点,现在刚好四点半)。

是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涩谷的。喜欢这里轻松自在的氛围,喜欢一路都有的惊喜,喜欢擦身而过的美妙的人们。

再一次在任意而行的路口斜穿街道,这次我走在最前面,与对角走来的人默契地斜过肩,彼此交错而过,人流在彼此身后融为一体。又看到有小伙拿着摄像机跟拍着,不知这次在采集什么素材。

记得前两天在银座,也看到夜深才开始支摊的摄制团队,地上摆满器材。怪不得日本的网络、电视上都有巨量的情报,因为每天都有人在记录呀!拍出《纪实 72 小时》、《可以跟你回家吗》那样的节目,完全不应感到意外才对。

涩谷去代官山只有一站,是城铁,在涩谷等车时雨就下大了,出站时,投票提示无法出站,连试两次都被退票,起初以为走错,下了楼又上来。最后问了下站务,说我俩得补票,这就奇怪了,搞特殊么……

等补了票出站,雨已经蛮大了,我俩只带了一把伞,虽隐约觉得这伞已经驾驭不了这场雨了,也还是走入雨中。我心中有点小兴奋。然而还要走好一段,这雨,和着风一起跳起舞来,我先是湿了左半身,跟 Lili 换了位置后又湿了右半身,鞋也湿了一块,不过还能挺住。

看了一家袜子店,居然有和 mt 纸胶带出的合作款,袜子用上了 mt 的胶带图样,虽漂亮,但好贵吖……袜子店对面是 camper,雨大,伞漏,过马路的工夫就湿了脑袋。服务员是个妹子,全程跟着我俩,看了下款式,问了一款的价格,好贵……比葡萄牙贵了一倍还多……最新一款用上了米其林的高级橡胶,上面还有米其林的 LOGO。服务员妹子发现我脚上穿的 camper,冲我阿里嘎豆了好几遍。

雨还是很大,妹子示意我俩可以在店里坐会儿。

想去茑屋的本店看看。不太远,于是也没等雨小,就又走进雨里,快步走。我的鞋已经湿透了。这会儿,对面走过来三个穿着制服的女生,其中一个,头顶放一块叠好的毛巾,没打伞,一脸淡定地与我俩擦身,惊……呆……

到了门口,没搞明白怎么开门,尴尬地一直在门口站着,雨大风大,气温也下降很多,这时有人走来,不知怎的就开了门,灰溜溜跟着进去。

进门的区域为杂志和文具。店里到处都有座位,随时可以坐下来。嗯……售书只是茑屋书店的一项服务,尽管名字里有书店,但服务远远多于书店。这家茑屋由三栋两层的楼连在一起,书店楼上是音像店,每层、每个区域提供的服务都不同。又逛 CD 区,看到椎名林檎的碟。在查看价格时,发现每张专辑都有开封的和未开封的,开封的供试听用,所以不标注价格。

下楼,打算离开。刚走没几步,雨势突然变大,一阵风吹过瞬间又湿了半身。这雨……太情绪化……

找地儿坐下来休息会儿吧。

这时 Lili 发现了深濑昌久的摄影集,刚刚出版的作品合辑,封面是他拍的猫。作者的其他摄影集也都摆放在了旁边。

茑屋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这点,所有显眼位置的专题或企划,都下足了功夫。看到一本书,若是喜欢,相关、相似的书就一定在附近。

在涩谷店也有观察到,最近来日巡演过的艺人、音乐节的嘉宾、twitter 上的热门话题,都被做成企划展示出来,涩谷的企划偏年轻、时尚,代官山则更沉稳、专业。

我俩一起翻看这本合辑,很棒,把之前的名作都整合在了一起,尽管失去了单行本的阅读体验,不过好在深濑昌久的作品只适合慢慢浏览,几乎每一张都意蕴深刻。

嗯,买一本吧,很有收藏意义……价格换算过来,不到 500 块,瞬时心里就暗暗下了要买的决心。周边再转转吧,看到印象派分类,看到几本玛格丽特的作品集,还看到艾舍尔的画册。果真是一不小心就会花掉很多钱的地方……

付款打包,能免税!书放进纸兜,服务员贴心地在纸兜外面包了一层防水的塑料膜。这次该走了,看着雨有变小的趋势,就赶快走,没走多远,突然又变大,刚一起从茑屋出来的人又都躲进了旁边的楼里(原来他们的长柄伞也抵抗不住这样的雨)。十几个人,一起有说有笑地等着。

雨势见小,又一起出发。

查了地图要走去另一个地铁站,代官山站太奇葩,以后再也不来了……

全程第一次上了过街天桥,雨还下着,淋湿裤子,鞋……早已湿透,脚趾都湿润得打滑。

反复 check 地图,还是险些走错。一路上,街边都是小小的买手店,有古朴的老店,也有精致的新店,与涩谷的样貌全然不同,街区都很安静。又走了会儿,这次雨真的小了,人们的形色都不再那么匆匆。

我一路上都在嘀咕,对茑屋的规划和服务非常服气非常服气,我的理解是,它把那些传统的、地下的二手业务和人情业务都集中起来,优化了服务效率,加速了货品周转(这时我还不知道茑屋是做 DVD 租售起家的),加之茑屋又很有执行力,具备一定的品位作保,很容易就积累起信任(不如说这是效率提升的根本缘由)。茑屋累积信任的效率实在快过老式服务太多太多,因而它能适应这个时代,能同时为更多类型的顾客提供服务。

雨中漫步结束,路对面是中目黑站,身后是另一家茑屋,头顶是高架和铁路。等路灯的当口,看着路两边,空气中仍有湿气,视线微微模糊,天已暗,光线氤氲不定,忽然觉得自己很喜欢这里,喜欢涩谷,喜欢代官山,喜欢这整片区域的活跃气息,期望能再来到这里。

我们直接回到筑地市场站。

东京,有如此多共生着的片区,各具风格。这几天到访的,银座、筑地、涩谷、秋叶原、浅草、六本木,在不同的片区里遇到形色各异的人,感受着不同的气息,浮起不同的情绪。它们都是东京的分身。

Lili 记挂早上那家售价便宜的便利店,一起去买了明早的早餐,我又买了两瓶丸福珈琲监制的咖啡。路口一转,一切都清静下来。一路踱步回到住处。

这是最后一晚了,明天要早起去机场。试了 japantaxi,不好用,叫不到车,以试一试的心态用了下 Uber,很快就告知我预约成功,但没有告知司机信息。心里会有点小担忧。

终于!我俩吃到小丸子了!一份六个的,一份八个的!用简单的英语点餐,外加了一扎神泡!(第一天傍晚就看到这个奇葩的词,电视上也反复看到广告,一直心心念想尝试)。

啤酒先上,Emmmm…… !好喝啊,跟麒麟一番榨不太一样,一番榨是入口甜,后味微苦,最后口中会留有些许苦味,而神泡是入口苦,在嘴里周旋两圈,喝下后,口中苦味就一路淡下去以至完全消失。Lili 也喝了好几口,觉得可以接受。

两种酒都是隔了一段时间才有酒劲儿上来,然后我的脸就开始变红。最后到达一个峰值,头也变得晕晕的。带着这晕晕的感觉洗澡,休息。

不知道这啤酒是什么工艺,很神奇,为什么口中是幸福的甜甜的味道,整体也非常清凉,带着“爽”和“轻松”的感觉。相比之下国内的啤酒,总有点沉重似的,不是苦就是辣。

小丸子也很好吃,是能吃到章鱼脚的小丸子。

邻桌两位西装大叔聊得欢,角落里两位后来的外国爷们最终还是点了薯条和炸鸡块,还不如两个日本妹子,眼看她俩分别要了调配威士忌,配着小丸子开心地喝起来。

晕晕地返回住处。取了今日的报纸,头版上就有树木希林的讣告。

房间打扫过了,走时桌上的水快喝光了剩个瓶底,于是保洁补了一瓶水,才看到矿泉水也是 APA 定制款,上面有创始人的照片(瞅着有点儿董明珠的意思),记得前台还有她写 APA 经营之道的书。

睡前再看会儿电视。看到树木希林去世的系列报导,今日她遗体火化。多了些亲友的电话访谈内容。我俩一起,安静地把这一段报导看完,尽管,一个音节也听不明白。我端着手机录了一段。

随后看到今日大雨的报导,最直观的一个镜头,是河道视讯的画面截取,起初水面平静,然后不断涌动,水位暴涨,最后水流大到从管道喷出来。

晨间预告的小雨,变成了一场大雨。

十点多,我俩就睡下了,定好三点四十五的闹钟。

Uber 的预约仍未匹配司机,我带着忧虑入眠。


CHANGELOG

  • 180923 Arlmy 创建,180917 行程,180918 记录完成
  • 181124 Arlmy 润色
  • 190202 Arlmy 整理
  • 190213 Arlmy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