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流水账 DAY3 Fátima e Batalha e Nazaré e Óbidos
香肠、果汁、面包、大量黄油,填满肚子,装好热水,上路。
今天是一日游。九点集合,趁着前一天的单日票还没失效,赶着去坐两站地铁,到达 Rossio,已经很熟练了,换乘也不困难,通道里还有很多店铺,还有旧书摊,哎,可能这才是合理的地铁设计吧,不必那么反人类,不信任每一个人。
出站,漫步着经过很多建筑,一家蛋挞店门口的标志像是一枚蛋挞梳起了头发。
提前到了 Rock Cafe 门口,已经有十多人在等待了,其中有两三个亚洲面孔。距离集合时间还有十分钟时来了一位帅大叔,我俩站得远远的,没太听清他说话,慢半拍发现他就是我们的导游 23333
等到九点十分,仍缺一位,以为还没到,又大声喊名字找人,发现居然就一直站在我们旁边,看来也是听力不太好……
七人团集齐。出发。
上车坐好,帅大叔提醒系好安全带,戴起麦克,开始讲解。葡萄牙语和英语双语。一路经过自由大道、X 人雕像、Republica 大道,讲得很仔细,一直都没停下。市内微堵,二十分钟后终于出城。
七个人。四个人会说葡语,其中三位来自巴西(曾是殖民地),所以跟本地人交流无障碍,原来不都只是葡萄牙人啊 23333 。查了下葡语是全球第五大语言,嗯嗯。
一个巴西的亚裔脸妹子坐在副驾。我俩一直以为是个亚洲人,我还琢磨着有机会时用中文试探一下,然而人家一开口就是葡语。想起在日本的纪录片里常看到有日裔的巴西人,说不定是日裔吧(个子也不高)。
高速公路上,路经很多大型工厂,只认出来其中一个是啤酒厂。
空气中的湿度非常高,车开在高速公路上,湿气就很快在车窗上凝结,就像外面已经下起了雨,而其实并没有几滴雨真正落下。这时我俩才发现今天没有带雨伞(全程有且只有今天与雨邂逅,因此几乎可说带的伞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大叔继续讲解,说到伊比利亚半岛的缺水,葡萄牙能顺利从西班牙独立跟这也有关系,因为半岛上多条河流的入海口都在葡萄牙境内,最终在协调用水上,两国达成了合作关系。
一路上看到的土壤是红色的,想起西南省份的红色土地。
第一站抵达法蒂玛附近,是一家购物店,便宜得一直买买买,没有强迫。买了个旧相框,感觉捡到大便宜,桌布、手套、两个 Fado 的冰箱贴、两个带图案的沙丁鱼冰箱贴(这三天见过的最好看的一个)。
玛利亚填满了好几个区域,一墙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受难像依然写实风,伤口的地方都涂着血色,还有点反光,明晃晃的,怕人看不见似的,大一些的耶稣受难像会把伤口处理得皮开肉绽,还有血流下的痕迹。虽有多种风格的耶稣受难像,但圣母像都只有一种样貌。觉得跟后面的景点会有联系,于是多拍了几张照片。
规定的集合时间快到时,我们在打包,我有点着急,想直接拿走,但打包装的胖阿姨一再阻拦,也不让我自己动手,她的手碰到我好几次,啊,她的手真是又白又软,比最软的吐司还软,哈哈。然后我就站在那看她一件件打完包。她看我好像很喜欢包装用的塑料袋,遂从桌下拿了一把一并塞到了袋子里,递给我的时候还称赞我选得不错。
马不停蹄。到了法蒂玛的核心景点,看到路边的商店的橱窗里都是与纪念品店一样的圣母像。此前没太做功课,查了下才知圣母曾在这里显灵,而且不很久远,是发生在一次大战期间的事。后来教皇在每年特定的日子会到这里做仪式和纪念活动。
毛毛雨,没带伞,昨天带伞用不上,今日没带雨自来。好在只是毛毛雨,轻轻拂在脸上,不会觉得烦心。
超大超大的广场,跟天安门广场差不多,入口处有卖蜡烛的摊位,那种巨大的白色蜡烛,然后在不远处统一点燃放置,其实跟烧香供奉菩萨差不多……
广场周围有很多现代艺术品,大多很抽象,远处那个巨大的极度抽象的基督受难十字架相当有名。
圣母圣殿,看着很新,或者经常清理维护,只有屋檐有一点点发黑,顶部有一个极好看的 LOGO,又是几个字母叠在一起的样式,有仪式在进行,坐满了人,内部装饰很简单,同行的几个巴西人都很自然地加入,用两侧巨大贝壳里的圣水,点水、湿手、行礼,熟练地做着手势并祈祷。
广场对面,天主圣三教堂,巨大的十字架在它旁边,耶稣被抽象成一条折线,两个青铜人像面向圣殿方向跪着,跪在地上虔诚地祈祷着,看装束有点像教皇。进圣三教堂,也都是现代艺术作品,宗教性太强,看不懂,里面是大礼堂的样子,高台上有三个座位,没有活动,下面零散地坐着些人,在祈祷着。
真正虔诚的,很多是有子女陪伴前来的老人,老人的手腿都在不停颤抖,走路也要有人搀扶,即便这样也仍要走遍这片圣地。
下一个目的地,Batalha。
自从知道这里潮湿却少雨,路上再看路边时,便觉得确实有些荒芜了,昨天的罗卡角遇到的植物,也都有多肉感,这样才更易保住水分生存下来吧。路过软木树林(学名叫栓皮栋),导游也介绍了一番。栓皮栋是葡萄牙的国树。能在这样缺水的地方成片生长,一定不需要太多的水来灌溉。最惊讶的自然是它不怕被扒皮,软木还可以不断再生。
巴塔利亚,Batalha,导游说在葡萄牙语里就是 Bible 的意思。
这里算是一个镇子,修道院无着无落地立在这么个地方,是为纪念一次战争的胜利而修建,也是部分皇室成员墓的所在。
距修道院还有一段距离,只是看到了顶时,心里就激动起来了。即使没有特别突出的尖顶,但那些飞扶臂也能让人知道它哥特式的骨架了,与热若尼姆的曼努埃尔风格迥异,且花纹要更加繁复,有非常明显的层叠和层次感(只能看到表面,还是看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层理由)。
细看,有些石头表面的颜色和纹路不同,应该是有替换过,不确定曾遭了什么灾祸。那些表面变黑的石头,也黑得不太正常,像是被火灼烧过一样。
导游停好车,带我们进去转了一圈,讲了很多,但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观察上,就没太听他的讲解。
这种能直击心灵的建筑,美是自不必说的,它好像有一套自己的道理和演绎方式,就像赋格和分形,自己就能一路舞蹈下去,跃动、叠加、变幻,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模样。
外面看并不明显,教堂内部有三十多米高(敬畏感),内部就是更典型的哥特感了,拱券的交叉处仍是葡国的传统纹章。
一有人带着游览,自己的节奏就都乱掉了,没有时间再去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环境,于是全程都在仰头拍照,急匆匆地,生怕再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错过些什么,就更努力地拍照。不能现场赏玩的细节里,还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但总体上像是有很多种风格在不同的阶段参与进了建造过程(也可能是时间跨度长),因而有很多风格杂糅在一起的感觉,无法在短时间内辨析。
建筑看得越多,就不自觉地会试着将它们归类起来,没有用教科书确认,就只是自己的总结和感觉。等有了时间再去验证吧。这个修道院的自然风格纹章是较少的,要么始建时间早,在大航海之前,要么建筑师可能不是本地人吧。
找同行的葡国姐姐帮拍合影,她一抬眼,看着我说:Five Euro! 我顿时懵逼,她就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同行的人里,就数她话最多又开朗了,一路不停跟导游大叔聊天,黑衣棒球帽,走起来飞快。
巴塔利亚的行程只能说是匆匆而过。下一站是纳扎雷,Nazaré。
到达时刚好中午,导游边开车边推荐了三家饭馆。解散后去看,有两家太多游客不想进去,最后一家又贴了关门的告示。一转头,看到一家街角小店有饭供应,就径直进去了。
像一个有厨房有餐位的便利店,一位胖阿姨在前台忙碌着,也有一双胖胖软软的大手。
她不懂英语,在店里拉了个妹子过来当翻译,帮着点了菜,等菜时拿了罐雀巢出的 NESTEA 尝尝,嗯,就是罐有极淡的茶味的糖水。
本地家常菜。番茄炖海鲜,土耳其烤肉 + 青菜 + 薯条 + 美乃滋,炒饭超超好吃。我俩吃的时候,胖阿姨仍在忙着,不停地看我们俩(只有我们在这里吃着正餐)。因为是街角的小店,都是本地人光顾,多数都是来喝一杯 espresso,跟意大利一样,cafe 就专指 espresso。
又来了个胖大叔,帮着做起咖啡来,才知道是家夫妻店。
结账离开时,还看到有人在跟大叔对账,莫非是来收税的?还有大叔遛狗,顺便来这里问声好,还有大叔投币买糖球抽奖,认真跟胖大妈核对自己中奖没中奖。是的,光顾这里的,都是些大叔。
海边有很大的一片沙滩,于是车道距离海边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纳扎雷是著名的冲浪胜地,以海浪巨大适合冲浪著称。我俩的鞋没法直接踩进沙滩,于是作罢。边走边聊,我俩都想起了陶尔米纳的那片沙滩,海浪声、浪与石块相互击打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潮涨潮落反反复复,毫不单调,而这里的声音相较之下就显得单一了。
路边经过的上了年纪的老奶奶,都披着至少两层的羊毛织物,裹得严严实实,或许是为了防潮。
集合了。车开到不远处的高地上,能俯瞰整片海滩。这海湾,外边沿是彻底的白,带着浪的纹理,越向内,颜色越暗,但层次分明,与贝壳无二致。自然之物不过是自然的分形啊。
这会儿刚好国内新年,午夜 12 时,给爸妈打视频电话拜年。然后不断有拜年的微信涌进来,我也忙着给好朋友们发语音的祝福,微信里的人实在太多太多,即使再小心,也会忘掉几位往年的友人吧。
因为注意力被抽离,我如在巴塔利亚一样,也没有能仔细观察这片沙滩,无法写出更多的感受了。我发语音祝福时,Lili 用相机不停地拍着。
这里石质的栏杆上,有一行蓝色的笔迹,是新写上去的:Hi, From Spain .
最后一站,奥比都斯,Óbidos,婚礼之城。
匆匆上车,漫长路途。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节奏。被我俩誉为战略性回血倒时差的一天。
这里有一杯含在费用内的樱桃酒(完美营销),要连着巧克力制成的小碗一并吃掉。我端起一碗……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很天真地……直接把巧克力杯连着酒一并放进了嘴里,把杯子一口咬成两半,把酒一口咽下,然后嚼剩下的巧克力……在我行云流水般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才发现大家都还在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品酒,甚至还没有开始吃杯子……
甜只是一种假象,还是有一定度数的,很快我的脸就红了,嗯,asian flush。
导游说,这里每年还举办巧克力节,届时会有很多游客,小城人满为患。
因为是新年了,遇到同胞我尝试着说句“新年好”,得到的回复多是白眼。
这的确是个美丽的小城,但是时间太紧,只够我们游览一遍它的主街。我们从哪里进入,又从哪里离开,没有用身体和体验充分丈量,就仿佛是空降到这里。从国内到葡萄牙,又从葡萄牙到奥比都斯,都是这样的空降,像一颗棋子,或是被移栽的树,一次旅行中的分形。降临、匆匆一瞥,留下一个念想,就又匆匆离开。
城很小,却有好几家书店,不再有人祈祷、供养的教堂也改成了书店,想来已没有多少本地人了吧,成了外乡人和游人聚居的地方。如一具空了的躯体,填进了异种的血液。哪里看上去鲜活,哪里其实已经溃烂了呢?
街角邂逅几个装扮漂亮的小庭院。这里的门把手是铁质的,人手形状,手中执球,拉起后放下,球与下面的铁座撞击,就有了敲门声。小城的纹章,是一座塔,塔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月亮,透出浪漫的气息。
城外也有引水渠,已经破败,不完整了。
匆匆。
返程。
车上只是迷糊了一下,就不困了,于是开始计划晚上怎么过。这时的天还是多云,天边呈出亮亮的橙色,不大,但有点耀眼。已经没有早上那般,明显肉眼可见的湿气了,在 A1 高速公路上飞驰,大家也都沉默下来,偶尔在转弯时一起被即将落海的太阳亮瞎双眼。
回到早上集合地点附近,下车,就各自散去了,没有合影,没有难分难舍。查到步行不远就可到住处,于是散步。路上吃了一份 Santini 双球,自从昨晚识出了它的面目,便不会再错过它了!逛了下 Camper 的店,途经两家旧书店,逛了下葡式生活在市中心的店铺,两家艺术用品店,路经一家格外古典风的理发店并表示艳羡不已。
从桥上路过酒吧街,整条街的地面都涂成了粉色,入夜才开业的酒吧,遮阳挡雨用的布面上面画着裸女图案,从桥上看下去格外惹眼。
又直奔 Timeout Market,吃不下主食,于是买了份甜点和两个炸团子(类似西西里卡塔尼亚的那种团子),是摩尔人带来的点心吧?居然有如此雷同的小吃,不过味道可没有卡塔尼亚的那么惊艳。甜品也中规中矩。顺便又拍了一些照片和菜单回来翻译 23333。
明天要去 LX Factory,于是一起去看了下青旅前台 LX 的地图,还发现了一个名为“WE HATE TOURISM TOURS”的组织。
吃完就睡下,一躺上床,外面的世界就忽地与自己无关了。
CHANGELOG
- 180225 Arlmy 创建
- 180620 Arlmy 整理发布
本文标题:葡萄牙流水账 DAY3 Fátima e Batalha e Nazaré e Óbidos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18-06-20
最后更新:2018-10-09
原始链接:http://z.arlmy.me/posts/Travel/Travel_2018_Portugal_day3/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